陸行之針對雙方合作提出三大疑問,包括:

第一,到底是影響毛利率15-19個百分點,還是5-9個百分點?

第二,78億資本支出換55k/m 130-40奈米產能,感覺是建新廠買新設備,推翻過去一貫的策略-買舊廠及買舊設備來轉換,不知世界先進為何改變這個低成本擴產策略?

第三,現在8吋產能利用率還不到70%,12吋90-40奈米供過於求比8吋還嚴重,世界先進已經看到下半年強力復甦才決定擴產12吋廠,是長期產能規劃驅使的,還是被恩智浦和台積電客戶要求擔起其12吋廠成熟製程擴產重任?

世界先進表示,此座晶圓廠將採用130奈米至40奈米的技術,生產包括混合訊號、電源管理和類比產品,以支援汽車、工業、消費性電子及行動裝置等終端市場的需求。世界先進預期,今年下半年有可能有部分工程預付款,但是對今年資本支出影響不大,未來整體負債比將控制在60%以內,2025~2028年可能影響毛利率mid to high teen(中至高雙位數),約為5至9個百分點。

世界先進終於敲定新加坡12吋晶圓廠投資案,這也是世界先進第一座12吋晶圓廠,相關技術授權及技術轉移預計將來自台積電,甚至建廠工程也會由台積電協助。

世界先進將在6月14日召開股東會且全面改選董事,過去代表台積電的法人身份出任董事的方略、曾繁城改以自然人爭取連任,總統府資政沈榮津也在名單當中,也就是說,台積電將完全退出世界先進的董事會。

世界先進為發展「次微米計畫」、1994年工研院以技術轉移的方式成立,專攻記憶體製造,後轉型為8吋晶圓代工廠,一直以來都是台積電的大股東與董事會主要角色,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也對此回應,聲稱這是為了加強公司治理,並落實經營者責任,雙方也會強化ESG的經營。台積電也對此表示,會以投票權支持適當的董事候選人,且未有出脫世界先進股權的打算。

至於世界先進在新加坡設廠的合作夥伴、恩智浦技術長 Lars Reger 在日前媒體交流提及,從菲利浦時代到恩智浦半導體,該公司在半導體布局多年,世界先進的專業代工廠管理也更為符合效益,新加坡12 吋廠將以生產電源管理IC等類比產品為主。

Lars Reger 表示。在新加坡設廠,包括南韓、台灣新加坡甚至是一些歐美人才都願意來,這也是分散風險的概念,因為恩智浦過去在供應鏈斷鏈之際,曾經發生晶片短缺,為避免再次發生,必須在全球布局產能,以因應市場需求。

至於分散風險是不是包括兩岸的地緣政治風險?Lars Reger 沒有正面回應,僅稱就算中國持續擴張成熟製程產能,但是恩智浦擁有特殊技術,這不是中國擴產就能達到的目標,而這必須與世界先進合資設廠,才能生產相關產品。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AI需求擴增5月外銷訂單年增7% 資通產品創同期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