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的興起,對許多創作者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實現創意的工具、幫手。然而越來越多藉由AI工具所創作出的影片出現在影音平台,也讓許多觀眾們對於影片到底哪些是透過AI所製作的感到好奇。Google現在宣布為了兼顧雙方需求,要在創作者工作室推出新工具,要求創作者向觀眾揭露AI相關資訊。

Google曾在去年11月宣布,YouTube會在展開後的說明面板中或影片播放器前方,加上顯眼的標籤來揭露經過AI變造或合成內容。不過如果內容已經很明顯的超脫現實、採用動畫方式呈現,或僅使用生成式AI來作為輔助製作而成,不會混淆觀眾的視聽,那麼就不會強制要求創作者加上標籤。

Google也舉出幾種需要加上標籤的內容:

使用真實人物的特徵:透過技術及數位方式變造內容,例如將某人的臉替換成另一人的臉,或是合成某人的聲音做為影片旁白。
捏造真實事件或地點的影片片段:像是呈現某棟真實建築失火的假象,或是變造真實城市景觀,呈現與現實不符的情景。
生成逼真的場景:呈現看似逼真的虛構重大事件,例如假龍捲風朝實際存在的小鎮逼進。

Google重申能理解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應用到生成式AI。因此,如果是用於提升創作效率,例如生成腳本、構思內容或自動產生字幕,就不需要加入標籤。這類內容包括:

明顯超脫現實的內容,例如:動畫,或是某人騎著獨角獸遨遊在幻想世界
色彩調整或亮度濾鏡
背景模糊或復古等多元風格特效
美顏濾鏡或其他視覺修飾效果

如果影片涉及敏感主題,例如與健康、時事、選舉或金融相關,Google會在影片播放器視窗中顯示更醒目的標籤來提示觀眾。

未來幾週,用戶就會開始在YouTube平台和多元內容格式中看見標籤。這項功能會優先適用在手機的YouTube應用程式,並預計於不久後陸續在電腦和電視上推出。

目前,Google會先提供YouTube創作者社群一段緩衝時間來適應新流程和功能,但日後,針對屢次選擇隱瞞及不揭露AI資訊的創作者,Google將會考慮採取違規處置措施。而為了更有效的推動標籤適用性及防止不正當的AI應用行為,有時即使創作者未主動揭露這類資訊YouTube也會在內容中加上標籤,尤其在內容可能誤導觀眾或造成混淆的情況下,會更加嚴格把關。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星動應援棒球祭」看棒球免費玩Galaxy S24系列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