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趨緩,有些餐飲商家抱怨疫情解封後回歸實體消費,對業績有一定影響,不過,以成本角度來看,支付給平台的費用包含曝光、媒合、提供消費者優惠、支付系統、客服等平台運作成本,可協助餐飲店家發展數位平台訂單,讓店家不用自己花錢開發,也不用負責客服接單等流程。
相關新聞:壹蘋10點強打|foodpanda vs. Uber Eats 外送平台搶500億!扭轉數位新經濟 享用外送「回不去了」
潘瑞蓮說,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外送平台提供消費者隨點即送的服務,剩下的時間可有更好的運用,比如多出30分鐘可以喝杯咖啡休息一下,或陪家人、陪小孩玩遊戲。消費者經過2~3年體驗便利性與疫情催化,使用外送有更高的粘著度。Uber Easts已與7.5萬家餐廳合作,連傳統市場也延伸觸角與外送合作,發揮1加1大於2的綜效。
她表示,外送平台隨點即送更可靠,透過手機App的即時訊息,點餐的客戶可以隨時觀看備餐時間、外送時間,也可看到送達指定地點的照片很安心,不用一直看而擔心。
Foodpanda希望外送平台上的菜單盡量與店內一致,若餐廳基於成本考量,也會給予彈性,分析消費者行為,若覺太貴,大多是換為線上訂購另一家餐廳,比較不是轉為到實體消費。
郭昕宜以自己的習慣分享,疫情後會先去全聯逛逛,逛完順便在Foodpanda下單買牛奶,因自己是pro會員免外送費,等回到家牛奶也送到家了。
Foodpanda成長最快的訂單王是台中市,並非台北市,分析可能因為台中市幅員廣大,市民喜歡新鮮事物,而且喜愛的餐廳會「一叫再叫」。另外花東的業績成長也很亮眼,比如花蓮名店「公正包子」,分析很可能是觀光客訂購。
資策會資深分析師胡自立說,「以前餐廳只能服務500公尺的周圍,就算有慕名而來也有極限,透過外送平台後可以打破地區限制,送到更多消費者手上,幫助更多餐廳開拓族群,開發更多客戶。以前可能只賣上班族,透過外送平台可能可開發有需求的銀髮族,消費者希望一次性購足,不用出門。」
外送平台在疫情期間可幫助到餐飲業者無法接接觸到客源,可直接送到家裡面,隨疫情趨緩生活回歸正常實體消費後,如何讓用戶留存在他們平台上,如何幫助餐飲業進一步繼續消費是蠻關鍵的地方。
觀察到過去3年,他注意到蠻多人使用頻率提高,疫情趨緩後,蠻多人恢復實體消費。外送平台除了維繫平台本身營運,擴展更多餐廳給顧客,重點是如何維持既有客戶讓營收成長,提高吸引力留住客戶,外送平台努力想提供更多元的服務提高營收。
如何提高客單價呢?胡自立說,不一定要把東西變貴,更重要的是除了叫東西才想到點餐,現在可以買消費者日常用品雜貨等,提高使用情境,讓民眾更依賴想使用它。
此外,Uber Eats也追尋永續的外送目標,目前已有20%外送夥伴駕駛電動機車,也與Gogoro合作,讓外送夥伴享購車94折的優惠。
台灣的基礎建設有利數位經濟發展,幾乎人人都有智慧手機,郭昕宜說:「連王世堅都有了」,外送產業最大的問題則在於定位不明,數位平台發展與時俱進,跟著科技發展非常快變化轉變,與既有法規與傳統產業法令規範有些衝突、無法適用,比如將外送人員當作貨運業來管理要求,是平台常遭遇到的問題之一,但大家都非常努力兼顧產業發展與社會道義。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