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平均售價的提升,主要由幾項趨勢推動,包括生成式AI功能的導入、高階機種需求回升、以及關稅不確定性降低。其中,2025年北美地區的平均售價預計年增7%,雖然出貨量放緩,但受惠於Apple旗艦機與摺疊機的推動;中國市場平均售價則將年增3.6%,以華為、OPPO與vivo為成長主力。
Apple依然是全球高階市場的核心品牌,2025年平均售價可望達919美元(約2.79萬元),2029年則有望逼近千元大關。Pro系列持續穩固其在成熟市場的地位,搭配Air、e系列拓展新興市場,預計2026年推出的摺疊機也將進一步推升平均售價。反觀Samsung,雖在旗艦市場面臨壓力,但中長期將受益於生成式AI與摺疊機發展。不過其在新興市場中階機種比例偏高,將限制整體平均售價的漲幅。
華為則在中國市場展現強勁回升力道,Mate與P系列加上HarmonyOS生態的帶動,使其平均售價穩步上揚。其他安卓品牌如小米、OPPO、vivo雖持續推進高階化,但受制於中國市場需求疲弱與印度表現平平,平均售價提升空間有限。
報告也指出,生成式AI手機將成為推升ASP的重要力量。2024至2025年間,具AI能力的手機使單台物料成本上升40至60美元,進一步帶動價格提升。儘管摺疊機出貨佔比仍低於2%,但其高售價已對整體均價形成實質影響,尤其2026年Apple進軍摺疊市場後,更將成為關鍵轉折點。
Counterpoint資深分析師 Yang Wang 表示:「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正走向一個穩健成長的新常態,雖非爆發式成長,但正是這種健康、可持續的價格與營收結構,為整體產業注入更強韌的動能。」


Google Play變身娛樂中心 遊戲神隊友Gemini助攻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