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息肉看臉就知? 胃腸專家點這6種人是高危險群
【李家穎/綜合報導】國健署推行50歲以上,每兩年一次的免疫法糞便篩檢,或直接接受大腸鏡檢查,就是因為大腸息肉是大腸癌的警訊,肝膽腸胃科醫師葉秉威就表示,大腸息肉雖然不能看臉就知道,但容易罹患大腸腺瘤的人會有幾種特徵。
【李家穎/綜合報導】國健署推行50歲以上,每兩年一次的免疫法糞便篩檢,或直接接受大腸鏡檢查,就是因為大腸息肉是大腸癌的警訊,肝膽腸胃科醫師葉秉威就表示,大腸息肉雖然不能看臉就知道,但容易罹患大腸腺瘤的人會有幾種特徵。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資料,大腸癌已連續16年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的前兩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針對103年至112年間,對89,022名受檢者進行無痛腸胃鏡檢查,結果顯示,平均每10人中有7人檢出腸息肉,息肉檢出率從103年的59.07%飆升至112年的75.78%,十年間增幅接近三成,且有近兩成的息肉為具有癌化風險的腺瘤型息肉。該機構總院長鄭乃源強調,超過八成的大腸癌病例與腺瘤型息肉相關,因此及早檢查並切除息肉至關重要。
【記者張瑞振/台北報導】藝人余祥銓自從去年升格人父,喜迎女兒小元寶,搖身一變從「國民舅舅」晉升為「國民奶爸」,經常在社群平台分享天倫之樂,受到許多粉絲喜愛,現在更儼然成為女兒奴。為了未來想陪女兒更久一點,他也從80公斤,減重至69公斤,三高數字恢復正常,現在除了大腸息肉外,其餘身體狀況還不錯,他說:「沒辦法為了女兒,當了爸爸以後真的差很多,以前比較不會想。」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布的11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前列腺(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其中,肺癌已連續44年位居癌症死因前兩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的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指出,儘早及定期篩檢有助於提高存活率,即便是死亡率高的癌症,也能夠透過早期發現與治療獲得較佳的治療效果。
【記者林則澄/台北報導】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大腸癌位列癌症發生人數前十名。國健署指出,大腸癌是可預防的癌症之一,研究實證,每隔2年定期篩檢,有助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此外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2人之中1人就有大腸息肉,因此民眾一旦出現病兆,千萬不可輕忽。
【吳坤芝/綜合報導】大腸癌曾蟬聯國人10大癌症首位15年,直到今年才被肺癌擠下,每年逾6000人因大腸癌送命。醫師林相宏指出,最近發現越來越多年輕族群有大腸息肉,很多不到45歲,日前一名35歲女子健檢,AI大腸鏡抓到一個問題仍低估,若遺漏未處理,恐釀「大腸間隔癌」,即使糞便潛血不容易偵測。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日本「大胃魔女」菅原初代身材纖細,吃相卻很豪邁,去年6月公開罹患大腸癌第4期,近日病逝,享年59歲。醫師說,沒有科學實證暴飲暴食會提高大腸癌風險,主因還是吃較多紅肉、高油脂、加工食物,建議飲食習慣不佳、有家族史者,應提前5年做大腸鏡檢查。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1歲男嬰睡前突然躁動不安,無法被安撫,急診檢查沒發燒也無任何呼吸道、腸胃道症狀,詳細詢問發現男嬰跟他哥哥在上周都感染腺病毒,腹部超音波果然看到右上腹「腸套疊」。醫師提醒,嬰幼兒腸套疊初期腹痛表現非常「戲劇化」,可能上1分鐘躁動大哭,下1分鐘就正常玩耍,易被誤認鬧脾氣。
【記者林丞偉/台北報導】29歲的藝人馮晨軒17歲參加《超級模王大道》選秀而出道,因本名叫馮秉軒,2個字發音而有了「餅乾」的綽號,今年10月25日他將年滿30歲,而立之前,他決定改名:「換一個新的身分,不要再被叫『餅乾』,希望有個新的開始。」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1名60歲的男子平常愛吃肉,幾乎「無肉不歡」,每餐至少要吃2份以上的肉類,日前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異常,前往大甲李綜合醫院做大腸鏡證實罹患大腸癌;他驚呼:「我身體沒什麼異狀,怎麼可能!」醫師表示,每天攝取超過50克加工肉品或100克紅肉,會增加17%罹大腸癌的風險,建議正確飲食、規律運動,以降低罹癌風險。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新壽以「餐桌上的安全,舌尖上的保險」為出發,宣布推出創新「食在安心」保單,針對消化系統疾病強化住院及手術醫療保障,每賣1張保單,將捐贈100元給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