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蘋新聞網》統計高雄目前公辦都更已完成招商達16場,當中規模較大包括特貿三、機20、高鐵科技之心、左營文化眷村、亞灣智慧公宅等,16場開發案總投資額就超過1800億元,當中今年將再推出包括楠梓煉油廠A5案、高雄車站專四專五及長明派出所商4案、大寮忠義段案等,3案總投資額逼近200億元,而目前得標廠商較具指標包括興富發、國揚、國城、三地、達麗等,多數屬上市櫃指標建商。

除公辦都更,高市府另項力推就是具交通便捷,在捷運或輕軌站旁聯開案,或是採公辦都更方式由捷運局負責開發案,依捷運局公開資料總計推出14場,當中投資規模較大包括捷運衛武營站O10聯開案,總投資額達362億元,亞灣Y15聯開案總投資額達159億元,總計扣除屬捷運局業務苓雅清潔隊公辦都更案,總計13場,預估總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若將公辦都更加上捷運聯開案,已知至少32場,總投資額超過3000億元。
高雄房屋市場調查協會榮譽理事長蔡紹豪分析,高雄每年新屋成交落在8000到1萬2000戶間,然而高雄各精華地段紛紛推出捷運聯開案與公辦都更,確實對產業將產生不小壓力,而該類大型開發案完工時間點落在2030-2032年,過去當房市景氣熱絡,建商加碼投資並找來頂尖團隊規劃,而回饋給市府無論分回社宅或公益設施也不斷加碼,為搶標不少建商都已將預期房價可能上揚估算進去,然而當房市買氣翻轉,價格未來若賣不上去,可能出現利潤縮水現象。

在得標廠商中,依《壹蘋新聞網》取得資訊,已超過1家目前在評估是否要解約或是尋求重新議約可能,當中還涉及到某上市櫃公司,是否會產生連鎖效應出現解約潮,將成為未來招商是否持續順利,或如骨牌效應一一浮上檯面?不願具名南台灣陳姓建商董座指出,捷運聯開案與公辦都更,不斷定錨各區未來房價,然而郊區要成交5字頭,市區要6字頭以上,在台積電效應後,尚未有限貸令時或許有機會,如今房市冷凍期,到底要冷多久,建商都沒把握,該類大型開發案因不確定性提升,風險也不斷增加。
無論捷運聯開案或公辦都更都可視為陳其邁上任後重要政績,然而招商引資卓越的高市府,當建設利多已發酵多時,目前已進入房市冷靜期,未來若無更多利多刺激,是否能穩定目前已高漲後的房價,多數建商都沒有太大把握,而市府為了推公辦都更與聯開案,不斷希望建商進場投資,從私下拜託建商參加說明會造勢,當房市買氣低迷,延長開發案招商時間,無所不用其極就是要建商進場,也為未來幾年房市埋下未爆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