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總統賴清德選前至今房市政策推動歷程,從選前主張延續蔡英文執政所執行新青安政策,貸款額度自800萬元提高至最高1000萬元,政府額外補貼1.5碼、公股銀行配合減半碼,共優惠2碼利息補貼,貸款年限由30年延長至40年,寬限期由3年延長為5年,導致許多原先買不起房的首購族搶上車。

當中5年寬限期可只繳利息不繳本金,原先美意在於讓首購有寬裕時間存錢,便於未來繳納本金加利息房貸,卻被不少投資客看準政策紅利,紛紛大舉找人頭進場,千萬元房貸低利造就墊高總價地板,全台千萬元內成屋供給缺貨,而成屋買賣交屋後開始支付房貸前5年可使用新青安寬限期,剛好又跟「房地合一2.0」,5年內不動產交易須課35-45%重稅時間重疊,造成投資客以人頭戶利用新青安購屋,再以出租名義賺取租金報酬,左手拿補貼、右手賺租金養房。

新青安推動房市買氣可從去年Q2預售屋成交量看出端倪,賴清德上任前後時的4-6月,6都加上新竹縣市均暴衝創史上單季最大量,預售屋成交戶數達3.80萬戶,然而眼看市場交易失控,央行急於在去年9月祭出第7波信用管制,政策中殺傷力最大莫過於第2戶購屋貸款,由過去特定區6成,限縮到全國不分戶僅剩5成且沒寬限期,而政策推動過程疏於溝通,造成錯殺繼承者與換屋族,並於日後提出信用管制排除對象,然而已造成房市買氣雪崩下滑,可從都會區預售屋去年Q3交易剩2.43萬戶、Q4剩1.13萬戶,今年首季更僅剩下8897戶,量縮高達76.6%看出端倪!

選前新青安、選後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可看出房市政策疏於全盤考量,造就市場如同洗三溫暖般急轉凍結,即便已限縮購屋族貸款額度,但多項數據指出房價仍屬高點,除5個都會區預售屋首季單價再創新高,另代表中古屋市場的「信義房價指數」,2025年Q1全台房價指數為168.42,季減0.62%、年增5.99%,指數雖未再創新高,但仍位處史上第3高,目前市場風向呈現預售屋與新屋仍想創價,中古屋已見房價略微下修,整體跌幅不大,但無論新舊屋買氣均急凍。

不願具名南部某上市櫃董事長指出,政府推動房市政策缺乏跟產業溝通,造成民怨四起,如限貸令造成現在仍有購屋族排隊等貸款,房仲已出現許多店家因缺少成交而被迫關店併店,賴清德在去年國慶演說強調,國內高房價、詐騙橫行被列為民怨之首,執政團隊不會迴避問題,即便得罪特定團體也在所不惜,這番論述等同將房地產業者跟詐騙集團綁在一起,更是十分不妥,也傷透產業界的心,關鍵的高地價與高營建成本問題,政府始終沒硬起來面對,數據顯示即便已無所不用其極管控金流,但治標不治本,預售屋房價目前仍持續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