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衛福部長石崇良上任僅一個多月,接連拋出多項醫療改革議題,包括假日急症中心(UCC)設置、《健保法》第43條落實及兒科小總額等,引發醫界高度關注。台灣基進秘書長、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欣岱今(29)日在社群發文肯定衛福部的改革方向,直言「這些一口氣丟出來的議題,看了真的會讓人嚇一跳——真的有辦法一次推動這麼多大幅度的改變嗎?」呼籲「各位醫療同仁,安全帶請繫緊!」,認為這些長期被討論卻始終擱置的政策,終於重新浮上檯面。

吳欣岱指出,《健保法》第43條其實是要求病人就醫必須「分級」。她解釋,若沒有經過基層診所或地區醫院轉診,就直接到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掛號看病,以後就要多付一些錢──到地區醫院自付三成、區域醫院四成、醫學中心五成。她說,這在國外是理所當然的制度,但台灣長年妥協,導致醫學中心門診擠滿感冒、喉嚨痛等輕症病人,「這種現象早就該改變」。

她進一步舉例,許多民眾習慣認為「醫學中心的醫師比較專業」,覺得「醫院就在家旁邊、比診所方便」,但其實醫學中心是全國最高層級的醫院,應專注照顧重症與罕病個案;而基層診所與地區醫院才是處理小病與慢性病的第一線。她強調,轉診制度的精神是讓醫師依專業判斷病人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未經轉診就直上醫學中心,本來就該負擔更多費用。

吳欣岱也提到,這項改革不僅對病人有約束力,對醫師也更公平。政府設計透過提高「複雜診查費」補足門診量減少的收入,讓醫師不用靠大量看診維持薪水,「病人數減少,卻能專心處理真正需要的複雜病例,薪水不會被壓縮,這幾乎就是每個醫學中心醫師的夢想」。她在文末直言:「如果衛福部能持續這樣的節奏與方向,身為醫療人員的我一定全力支持。」

衛福部長石崇良上任一個多月,就讓多項擱置的醫改議題重回檯面。莊宗達攝
衛福部長石崇良上任一個多月,就讓多項擱置的醫改議題重回檯面。莊宗達攝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七旬香港婦北車遭性侵 網嘆:連阿嬤都難逃魔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