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完成登記 「保守派」對決「改革派」

朱立倫宣布交棒、盧秀燕宣布不參選,國民黨主席選舉還從原定9月1日領表延後兩週,直到9月19日登記截止,最終有6人角逐參選,依號次抽籤順序,分別是1號的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號的前國大代表蔡志弘、3號的立委羅智強、4號的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5號的前立委鄭麗文和6號的彰化縣前縣長卓伯源。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可以參與投票的國民黨員有33萬餘人,相較4年前黨主席選舉時有效黨員數37萬711人,大減3萬9301人,減幅達10.6%,也是自2001年國民黨主席改黨員直選以來,11次主席選舉(含4次補選)中新低。

雖然朱立倫自2021年10月5日回任主席後,就透過中常會通過「國民黨黨員回娘家特別辦法」,啟動「同舟計畫」,朱宣稱要讓近6萬名新黨員與原黨員回鍋國民黨。但根據國民黨近日公布2025年國民黨主席選舉有效黨員數33萬1410人,比4年前黨主席選舉時有效黨員數少了將近4萬人,對此,黨中央解釋,是因2023年「進行黨籍總檢」,導致有效黨員人數至今年「略有減少」。

朱立倫擔任主席4年,黨員數反而大減3萬9301人。李俊毅攝
朱立倫擔任主席4年,黨員數反而大減3萬9301人。李俊毅攝

鄭麗文、郝龍斌民調互有領先

根據國民黨先前曝光的黨員內參民調顯示,若明天投票,加權後鄭麗文獲支持度最高,為22.2%,郝龍斌居次為20.5%,羅智強18.7%排第三,張亞中5.3%為第四。不過艾普羅最新調查卻指出,在多數未加入政黨的民眾中,郝龍斌支持度大幅領先,引發關注。

前立委邱毅分析,這次選舉與上次黨主席選舉不同,這次已形成保守派與改革派角力,保守派由現任黨主席朱立倫、趙少康、郝龍斌為核心,郝代表出戰;改革派則以鄭麗文聲勢最盛,羅智強實力不容小覷,張亞中雖處境艱難,卻因趙少康的攻擊反獲突破空間。

邱毅估計,這次自主性黨員比例至少過半,地方派系與軍系影響力下降,趙少康與郝龍斌若以為掌握這些就能穩操勝券,恐怕過於樂觀。

郝龍斌角逐國民黨主席選舉,喊出上任百日內將推動「成立選戰大數據戰情室、完成民間各縣市連合作戰分工表與啟動青年戰將百人梯隊」。資料照
郝龍斌角逐國民黨主席選舉,喊出上任百日內將推動「成立選戰大數據戰情室、完成民間各縣市連合作戰分工表與啟動青年戰將百人梯隊」。資料照

政治系教授人認為「這2人」聲量較高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蘇子喬分析,目前檯面上國民黨主席改選人選雖然不少,但真正能扛起國民黨未來大選、帶領黨走向執政的強棒,恐怕還沒出現,整體來看,「這些人都不足以成為黨的核心領導者」。

蘇子喬認為,以羅智強、鄭麗文來說,因爲當過立委聲量與知名度確實較高,兩人屬中生代代表,相對被外界看見。若進一步比較資歷,鄭麗文立委任期較長,可能稍占優勢。不過,即便如此,兩人仍難稱眾望所歸,在組織動員與國政高度上,都還顯不足。

蘇子喬還說,其他人選方面,卓伯源雖有地方首長資歷,過去也曾具聲望,但因涉及司法案件而受挫;張亞中則代表深藍路線,雖積極正直,但其政治光譜,恐與目前主流民意有落差,難以帶領國民黨走向更寬廣的支持面。

鄭麗文主張「九二共識」對維持兩岸溝通至關重要,但必須提出新路線。資料照
鄭麗文主張「九二共識」對維持兩岸溝通至關重要,但必須提出新路線。資料照

6人登記角逐 范世平:對她難下定論

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表示,張亞中是孫文學校的,他在臺灣的政治光譜上屬於「統派」,這樣的立場可能連國民黨內有些人都不太能接受,因為這可能對國民黨的形象來講會造成負面影響,所以即使張亞中參選,可是他認為國民黨應該是不會支持他的。

范世平說,至於鄭麗文她過去給人的印象是「戰狼派」,就是比較在立法院的時候,以質詢很兇猛爲形象,到這個到底是不是國民黨目前所需要的?她這種形象是不是能夠獲得多數黨員支持?還難下定論。

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資料照片
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資料照片

劉嘉薇:不論誰接主席 都有3大挑戰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認為,目前參選的人,在國民黨都有一定資歷,黨主席的任務在負責黨務,贏回2028都會是他們的目標。但不論誰擔任黨主席,他們的挑戰都會是「維持黨務的經費募款」,更要將反罷成功的氣勢延續到2026縣市長大選和2028總統大選。

羅智強登記參選國民黨主席。彭欣偉攝
羅智強登記參選國民黨主席。彭欣偉攝

6戰將角逐 學者:還沒有一個人能讓人信服

蘇子喬強調,黨主席其實是一個極佳的磨練舞台,能展現組織領導與國政思維,國民黨要在2026、2028選戰中扳回一城,必須找到能夠真正整合黨內、連結社會,並展現國政高度的領導者。就目前檯面上這些人選來看,「還沒有一個人能讓人信服」。

前彰化縣長卓伯源。資料照,卓伯源臉書
前彰化縣長卓伯源。資料照,卓伯源臉書

基層組織決勝 話題聲量不等於選票

就目前局勢來看,國民黨在罷免戰雖然交出漂亮成績單,但黨主席選舉與罷免戰有本質上不同,黨主席之爭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在盧秀燕表態不選後,綜觀檯面上人選,雖各有各的優勢,但仍缺乏一位真正具備全國號召力的重量級領袖,更形成「保守派」對「改革派」的路線對決。

其中郝龍斌握有黨務人脈與穩健形象,但被視為傳統延續;鄭麗文、羅智強具聲量與議題火力,然在組織動員、國政高度與資源整合上仍相對弱勢,張亞中雖以論述見長,但能否解決黨務經費、藍白合問題,也是被質疑的問題。

很大程度上,這一次黨主席選舉不是在考驗候選人的個人能力或資歷,而是在考驗大家的情緒價值,喜不喜歡個別候選人的戰力與為黨員所帶來的爽度。因此,誰能解決棘手的黨務經費問題,並提出因應2026地方選舉與2028總統大選的勝選方程式,就更有可能獲得黨員青睞;另外,在美中關係與川普變數下,能否拿出清晰的兩岸與對外路線;且與民眾黨的競合策略,是否可被地方系統與中間選民接受,若無法在路線與人選布局同時破題,無論誰當選,國民黨都恐難把短期勝利轉化為長期執政實力。

國民黨新任黨主席最重要是帶領國民黨奪回失去12年的執政權。李俊毅攝
國民黨新任黨主席最重要是帶領國民黨奪回失去12年的執政權。李俊毅攝

火線話題 | 國民黨主席之爭

這篇報導屬於「 國民黨主席之爭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1. 鄭麗文被爆欠黨公職分攤金 國民黨:經查均已完成
  2. 國民黨主席要有3特質!吳宗憲:對抗民進黨「2028下架賴清德」(專訪)
  3. 專訪|吳宗憲2026要選宜蘭縣長!不過有「前提」 在野沒有不合作的本錢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鄭麗文被爆欠黨公職分攤金 國民黨:經查均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