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洋表示,無論是投下同意或不同意的票。民主社會裡,每一票背後的理由都不必交代。真正該被檢驗的,是政治人物。更重要的,是執政黨的政治人物。因為我們是有權力的人,有權力就該承擔責任。所以,自己先來。

沈伯洋說,自己做得不好。對罷團的需求掌握不夠,對地方政治理解不足,導致協調不力,責無旁貸。如果沒有幾位夥伴硬撐支援,結果可能更慘。

推薦新聞:檢討大罷免失敗!學者分析「賴清德要放軟、反共論述得更細緻」

沈伯洋指出,罷免不只是一場政治動員,更是一場系統協作的考驗。他該扮演的角色,沒做到位。
當然需要檢討,「因為我們必須更好」。檢討不是內鬥,而是負責,對外才更有力量。

沈伯洋說,他無法替所有人發言,但他希望,下一步,「我們不要只是在說反省,而是拿出行動」。

延伸閱讀:726大罷免結果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壹蘋民調|你對7/26罷免投票結果滿不滿意?8/23會投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