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京華城捐地換得容積率678.91%

時間追朔回36年前,威京集團取得原唐榮工廠機械廠用地、並取得工業大樓建照,但當時為配合「工業區退出台北市」政策而未動工,後經北市府、內政部核准,該區土地分類由工業區變更為「商三」用地,並保障「京華城」捐地後的基凖容積率為560%,以及「原已申請執照的樓地板面積120284平方公尺」2個條件。

威京集團後來捐出約2400坪的土地予北市府興建復盛公園,「京華城」於1998年申請建照獲准,樓地板面積為111919平方公尺,換算容積率為678.91%,也是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8月28日遭檢廉搜索後,對外發出聲明稿中聲稱的保證容積率與樓地板面積。

等到「京華城」建案完工,北市府再要求京華城捐贈2.2億元興建公園廣場設施和偶戲博物館,始核發使用執照,威京集團捐贈後「京華城」終於2001年開業,成為首件工變商的百貨公司。

當年京華城百貨外觀。圖取自Google Map
當年京華城百貨外觀。圖取自Google Map

改建「京華廣場」時訴訟爭678%容積率

而後京華城經營不善提出改建案,後經時任市長的郝龍斌市府將該商三土地容積率降至392%,威京集團因此向監察院陳情,2016年監察院糾正北市府,並回覆該土地容積率為560%,不過威京集團要的不是560%的容積率,而是678%,因此在2022年改建「京華廣場」要求沿用「保障樓地板面積」,但北市都發局主張該條件僅能使用1次,威京集團不服,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

當訴訟過程尚未有結果,沈慶京便找上台北市議員應曉薇陳情,發起便當會,柯文哲接受請託,即使當時都發局請市長等待訴訟結果再決定,但柯文哲仍交辦都發局送交都委會處理。

柯文哲遭羈押禁見。莊宗達攝
柯文哲遭羈押禁見。莊宗達攝

柯市府自設獎勵給840%容積率

最後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出爐,確定京華廣場不適用「保障樓地板面積」,沈慶京一方面再上訴,柯文哲則尋求為「京華廣場」容積率解套方案。

本案爭議點就在於,柯市府在法規外設立「韌性城市貢獻」、「智慧城市貢獻」及「宜居城市貢獻」等獎勵項目,讓年限不到30年都更規定的京華城改建案額外獲20%容積獎勵,使其最後容積率達到840%。對此,有專家就分析,威京要678%,北市府給840%,正是典型的「要五毛給1塊」,不僅於法不合,更有圖利與貪污的重大嫌疑。

建商都想爭取最大容積率推高獲利

關於容積率,意指政府為了控制都市發展密度、維持居住使用者的生活品質,避免人口過於集中所設置的政策,而容積率越高的土地,可以蓋更多樓地板面積,也就是蓋更多層樓;一般來說,商業區容積率最高、住宅區容積率最低,容積率愈高、土地開發強度愈強,獲利也就愈高。

從1981年開始、中央率先於台北市實施容積管制,直至民國2000年才開始全台實施;而後再放寬新建築規定,衍生出「容積獎勵」與「容積移轉」措施,讓開發商讓出更多空地、就能給予更高的容積獎勵。

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任內核定京華城案容積率提高至840%引發爭議。圖為京華廣場工地,莊宗達攝
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任內核定京華城案容積率提高至840%引發爭議。圖為京華廣場工地,莊宗達攝

3方式可獲容積獎勵

台灣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建商想獲得容積獎勵,可從3方面取得,第一,捐贈公園、道路用地,或者增設開放空間、停車場等作法。第二個方法,就是購買容積代金,以價金取得容積率。因近幾年吹起一波都更跟危老的改建相關議題風潮,吸引許多老屋住戶也紛紛興起都更念頭,因此建商還有第三種做法,就是實施都更危老來取得容積獎勵。

柯市府自設獎勵項目,讓「京華廣場」改建案容積率達840%,可以蓋更多樓地板面積,引發爭議。圖為京華廣場完工示意圖,莊宗達攝
柯市府自設獎勵項目,讓「京華廣場」改建案容積率達840%,可以蓋更多樓地板面積,引發爭議。圖為京華廣場完工示意圖,莊宗達攝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朱亞虎具保停押 柯文哲慘了?律師提往例「被告都判有罪」無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