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在儎臺籌獲進度方面,除高效能艦艇(指沱江級巡邏艦)外,全案已依計畫完成機動飛彈車等各式儎臺產製,執行進度 94%。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問及,目前進度到底如何?顧立雄回應,若結算至去年年底,執行進度為94%,但到今年3月止,總計6艘艦艇,包括1艘原型艦都已交付。

另外,報告也指出,在促進國內業界參與國防的釋商方面,112年度釋商規劃498.5億餘元,採購簽約408.3億餘元,釋商成效達81.9%。王定宇詢問,為何有2成釋商無法釋出?是國內廠商無意願?技術不足?還是有何困難?

推薦新聞:曹興誠憂心:中共若掌控立院 可癱瘓行政司法顛覆台灣

國防部長顧立雄今赴立法院備詢。記者莊宗達攝
國防部長顧立雄今赴立法院備詢。記者莊宗達攝

中科院院長張忠誠回應,當初預估釋商金額時,以預算計算,因此與實際金額有誤差,但所有項目都已釋商。王定宇則建議國防部要把報告寫得更加詳盡。

王定宇表示,國軍因應海空戰力提升,無論是各類彈體、儎台製造,產線產能包括人員、裝備也有提升,那因計畫而增加的人力,後續打算如何處置?張忠誠回應,中科院以定契方式,保障3年、5年合約,計畫結束後也有擇優入用的配套措施,目前留用了接近三分之一的表現好、有特殊專長的技術人員。

王定宇提醒,國防產業是永續性的,產能、裝備提升後,機器仍就會老舊或損壞,除了繼續尋求生產製造之外,優秀的技術工人或是民間有優秀的相關產業,中科院應該要結合並輔導就業,不要讓員工感覺努力後卻沒有保障,否則恐怕會影響軍心。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女飛帛琉旅遊遭海關脫光「檢查下體」 外交部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