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黨團定調1/13內閣須總辭 「這人」本該第一個走

曾銘宗表示,11月26日的九合一大選結果,代表蔡英文的期中考「真的不及格」,雖然她本人已請辭民進黨主席,但政府部門當然也該大幅改組,才符合民意期待,對於為何國民黨團尚未點名蘇貞昌下台,他解釋民進黨執政是派系治國和分贓,現在很明顯各派系在爭奪院長大位,國民黨團不想淌此渾水,所以還在觀望,但他也強調「1/13總預算審查通過後,行政院一定是要總辭的」。

雖然強調總預算審查通過後內閣應該要總辭,但對於個別閣員,曾銘宗也提出他個人觀點。首先是前衛福部長陳時中,遭到點名「本來第一個要下台就是他」無論是去年5月疫情爆發和缺乏快篩、疫苗、藥品,或是後來進口疫苗爭議,他都認為陳時中應該負全責,即便他已經下台,曾仍耿耿於懷。

曾銘宗認為最該走的是前衛福部長陳時中,但他已經敗選了。葉志明攝
曾銘宗認為最該走的是前衛福部長陳時中,但他已經敗選了。葉志明攝

曾銘宗點名7閣員該走 「他」被學者、在野黨齊轟

至於真正名義上現任內閣該走人的閣員,則包括衛福部長薛瑞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外交部長吳釗燮、故宮院長吳密察、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以及原能會主委謝曉星。

「薛瑞元很敢講話!」曾銘宗說他和過去擔任次長時宛如變一個人,儼然是陳時中的「最大助選員」;范世平則認為「他發言不太OK」不僅引發多項爭議,在選舉中更從配角變主角,不明白他到底在想什麼。

曾銘宗跟范世平都認為,衛福部長薛瑞元該下台走人。林林攝
曾銘宗跟范世平都認為,衛福部長薛瑞元該下台走人。林林攝

而陳吉仲則被曾銘宗一連說了數次「超誇張」,認為過去農委會是相對中性的部會,但陳卻是看顏色補助各縣市農產品,遇到外銷受阻問題就先罵「抗中保台」,結果其他事情都沒做,要去WTO告狀也沒去,反而讓農漁民受害,碰到缺蛋還喊出「管量不管價」,讓人咋舌。

第三個該走人的NCC主委陳耀祥,曾銘宗說過去國民黨執政NCC還是一個獨立機關,但這段時間包括中天撤照、鏡電視風波和TVBS移頻案,都讓人覺得在他主政下變成民進黨的NCC,雖然NCC主委是任期制,但曾表示他早就認為該下來了。

第四個該走的外交部長吳釗燮,曾銘宗反問任內邦交國斷了6個,怎麼還敢坐在那?表示他鎮不住外交部沒辦法把機關穩下來;另一個也該走人的,是近期發生故宮3文物破損的院長吳密察,直言他「根本不合適、不喜歡故宮」獨派性質濃厚。

而中選會主委李進勇,則是因為黨籍色彩濃厚,曾銘宗說,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任用的是親黨外的黃石城或是無黨派的張博雅,雖然李進勇接任時也退出民進黨,但實際做的事情並非如此,所以也是該趕快走的;至於原能會主委謝曉星,曾銘宗則說他專業度夠,也敢於發言,但他先前涉入的性騷案正在調查,若真有瑕疵也是要趕快走。

3部長受青睞 總召直言「可留任」

雖然曾銘宗批評了不少現任閣員,但有3部會首長卻得到他的青睞,分別是代理內政部長花敬群、教育部長潘文忠和國防部長邱國正,其中花敬群早在日前立法院審理《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時,曾銘宗就表明他看好花可以真除為部長,更提前向他「恭賀」,曾認為花敬群在內政部擔任政務次長多年,對於內政業務熟稔、專業度和操守沒有問題,是可留任人選。

而教育部長潘文忠,曾表示他事務官出身,在這次論文抄襲事件中「他該講什麼就講什麼」算是不錯,至於國防部長邱國正,曾銘宗也說「他是適任的國防部長」專業操守都沒問題,他就是該堅持的有堅持,不過對比退輔會主委馮世寬,曾銘宗則直言馮是非傳統人士,不夠穩重不適合當國防部長,繼續待在退輔會就好了。

曾銘宗認為,教育、國防、內政部3長可以留任。林林、莊宗達攝
曾銘宗認為,教育、國防、內政部3長可以留任。林林、莊宗達攝

雖然邱國正獲得在野黨團總召的青睞,但范世平卻有不同看法,認為這次敗選他也該負起責任下台,因為「兵役延長」政策引發不少年輕人跟家長的擔憂,導致年輕人投票率不高。

不過曾銘宗對上述三閣員頗有好評,但他也強調「要不要留用是民進黨的事,他還是不要講太好,避免一講之後民進黨就不用了」,同時他也提到,倘若1月13日之後,無論內閣是否總辭,閣揆是否換人,如果改組幅度不被民意接受,國民黨將杯葛「不讓他做施政報告」,絕對不會讓他上台。

范世平則補充,從政治責任的角度,雖然很難說哪個部會實質造成影響,但如果民進黨想要2024扳回一城,那閣揆、黨主席跟總統候選人彼此間可能要協調,而非是多頭馬車各做各的,在這樣的前提下,部會首長要能因應選舉主軸快速就戰鬥位置,這才是更關鍵的。

壹蘋 LINE 好友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獨家|指揮官淪角落生物!陳時中被暖內閣冷落 國策顧問:在「這一刻」已知機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