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振聲:柯文哲知道有圖利問題
彭振聲說明,京華城公司在2020年4月曾向北市府陳情,希望能回復12萬0284平方公尺的樓地板面積,不過當時因市府正與京華城公司進行相關訴訟,因此他找上都發局的承辦人員研擬說帖,說帖內容建議市府不宜私下恢復樓地板面積,否則恐有圖利疑慮,柯文哲當時閱畢後則批示「公務員以不坐牢為原則」。
對此,柯文哲的律師鄭深元於反詰問時追問,為何柯文哲裁示將陳情案送交研議就是圖利?彭振聲說明,因柯曾於說帖上批示「公務員不坐牢」,另外依照北市處理人民陳情案的作業要點,訴訟中不應受理民眾陳情案,柯卻裁示將本案送交都委會研議,且後來他經檢察官告知「陳情轉研議」就算圖利,他認為檢察官是法律專家,因此就接受檢方見解認罪。
彭振聲:柯文哲沒指示協助京華城
檢方指出,柯文哲曾親筆於一張黃色便利貼寫下「TO彭副:京華城對容積率應該死心了,只希望行政流程照走,讓他們早日完工就可以了」文字,並將該便利貼貼在看似為京華城完工後的示意圖上。彭振聲則回覆,他曾看過該便利貼,但當下的理解僅是趕快核發建照給京華城公司,不過這也不在他的職權範圍內。
然而,彭振聲駁斥並非因看到該便利貼,才將京華城案上陳給市長決行,此外,柯文哲也沒有對他下任何的指示。
彭振聲:接受檢方「陳情轉研議是圖利」見解認罪
至於劉秀玲曾傳訊告知京華城案是都委會研議通過,並沒有違法等相關內容,為何還要認罪?彭振聲坦言,劉秀玲是都更專業,而都更委員也都有各自的專業,如設計、綠能等,但不見得完全了解法律,後因檢察官詳細說明「陳情轉研議」是圖利,檢方是法律專業,在與律師一番討論後決定認罪。
另一方面,彭振聲直言,當時因為身體不適、壓力又大,活下來又不容易,心理上也希望認罪後可以減刑、趕快交保。至於去年9月3、4日接受檢方訊問時,為何隔天曾說「送研議不一定是圖利」後,遭檢察官說「不要再說其他的,否則昨天說的就不算數」?彭則指出,由於自白就會有寬典,有減刑可能。
鄭深元再追問是否受到壓力?彭振聲則回覆,「家人啊,壓力太多太大了,現在能在這裡當證人,活下來很不容易」。
律師:彭振聲證詞 原則上對柯文哲較有利
律師陳頂新認為,彭振聲證稱柯文哲並沒有交代或指示協助京華城案,並批示以公務員不坐牢為原則。這樣的說法,可能會切斷柯文哲與彭振聲之間有所連結的因果關係,且亦為柯文哲沒有主觀犯意提供了有利的佐證。
然而,陳頂新指出,彭振聲主張他認為檢察官是法律專家,因而接受檢察官見解認罪,以及當時身體不適、壓力又大,希望能減刑及交保才認罪等語,可能會讓法官質疑或嚴正檢視彭振聲自白的任意性。
不過陳頂新也表示,彭振聲的供述僅是京華城案的其中一項證據。對於柯文哲是否有罪一事,仍需待法官審酌卷內所有證據綜合評估,方能定論。
延伸閱讀:彭振聲翻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