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的是,登山是件會死人的運動。」張元植生前曾於《報導者》專欄表示,他某次在國外登山時接獲消息,指稱台灣另一名登山好友攀岩時不慎墜落、撞頭身亡,害他當下難過地問身旁山友:「生命這麼無常,不知道國際隊這群跟我們同桌吃飯的朋友,遠征結束後有幾個無法好好下山?」結果被對方回了一句:「烏鴉嘴!」沒想到,隔天起床後又再度接獲噩耗,同隊的秘魯人也在帳篷睡夢中過世。

張元植生前坦言,登山其實是一件會死人的運動。翻攝張元植臉書
張元植生前坦言,登山其實是一件會死人的運動。翻攝張元植臉書

張元植直言,或許人們會認為只要準備得夠充分,登山就會是個安全活動,但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因為這世界往往不太跟人講理、尤其是在山上,有時你會感受到來自山的惡意,好像是山神不屑的鼻息,對著你耳語:「我就是要收掉你!」且登山史上的悲劇罄竹難書,為數不少登山者就這麼不明不白地留在山上,因此很多人不免疑惑:「既然這樣,為何還要登山?」

 

「已知的風險可以盡量規避,但突來的意外卻是始終存在的陰影,登山如此,人生亦然。」張元植認為,登山與其他運動不同在於「與死亡的連結」,籃球打輸了、跑步跑慢了、射箭沒射中靶心都不會死,而在山上有時會因一個錯誤的小決定,就讓你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但也因這背後可能的代價,使登山成為了一種擁有獨特重量感的運動。

張元植認為,若登山成為一個完全可控的運動,那似乎就少了讓人癡迷的魅力。翻攝張元植臉書
張元植認為,若登山成為一個完全可控的運動,那似乎就少了讓人癡迷的魅力。翻攝張元植臉書

在某種程度上,張元植形容登上山巔之途就是在死亡陰影之下,動用自身全部感官與技藝,設法避開那些遭致危機的陷阱,而這樣的經驗本身就是一種回報,至於高處風景與抵達最高點的滿足則是額外嘉獎;換言之,若登山成為一個完全可控、百分之百安全的運動,那似乎就少掉了那麼一些讓人為之癡迷的魅力,「對我而言,正因為登山與死亡緊緊相扣,它也因此與其他運動有決定性的差異。在之中,我們能更切身的體會與咀嚼,何謂生命。」

 

張元植坦言,很多人會誤解這似乎只是個不負責任,將自己置身在風險中尋求刺激的、經過美化的託詞,但相反的,經歷過這些的登山者才更能體會生命的珍貴與價值,因為對他們來說,登山是更真切認識生命的途徑,其媒介就是背後可能發生的死亡,「自開始登山並投入海外攀登以來,隨著逐漸深入,難免就有越多認識的人永遠留在了山上,問我怎麼去看待這些逝去?也許有些沉重,但更多的是祝福。」

此外,臉書《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粉專另分享了張元植四年前所寫下的一段話:「生命有各種路徑與選擇,60億人也許有60億種人生樣態。重要的,是釐清並接受,自己走在怎樣的生命之道上。若能無悔,就是一種幸運。這篇文章,與其說是寫給不特定受眾,不如說是寫給自己。」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若行政院不副署 吳靜怡:「52席萁萁們」有勇氣倒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