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達瑞5日在臉書發表「給孫安佐的一封公開信」,以過來人身分與他分享4個道理。首先,沒有選擇原生家庭的機會,原生家庭的影響會跟著我們一輩子,好的部分心存感激、壞的部分停止複製;第二,我們不能選擇父母;第三,即使父母可以互換,我們也永遠不會滿意;第四,不需要責怪父母。

孫安佐事後截圖翁達瑞的文發布到IG限時動態,僅短短回了句「fine」。

此文引發正反意見熱烈討論,有人認為說得很有道哩,不過也有人不以為然。眼科醫師黃宥嘉在臉書發文,指出「翁達瑞68歲還能出來教訓人,是因為他沒有狄鶯那種媽媽」,她認為去叫窮人子女不要怨恨父母沒給資源,叫富人子女不要怨恨父母溺愛造成問題,怎麼不花時間去監獄講話,一直在網路發洗腦文,她認為翁達瑞應探討的是為什麼回台灣就可躲刑責。她批評翁達瑞怎麼不討論康橋校車翻車,隧道馬上就要修?怎麼不敢討論波波醫師?翁達瑞對有錢的沒救小孩很善良,一派長輩樣,對沒錢有能力的小孩沒興趣,違反黨的政策就不想當長輩了?翁達瑞怎麼不去教那些康橋父母、波波醫師父母怎麼做人?敢罵狄鶯,敢罵那些大老闆嗎?

此外,「小鱷魚的諮商小教室」也留言給翁達瑞表示:「如果本意是鼓勵,那對於目前正在承受輿論壓力的對象來說,即便是正面鼓勵的話,也比較適合私信給他,而不是用公開的訊息。因為我們沒辦法確定這樣的訊息對當事人來說,是會感受到被鼓勵,還是可能會有其他的解讀,公開信,有可能會剝奪案主拒絕的權利。」

對此留言,翁達瑞則回文表示自己有分寸,他解釋之所以發公開信有兩點理由:「1、這件事本是公開事件,而且是當事人主動公開,否則我也無從得知。2、這封信不只針對孫安佐,也適用處在類似情境的年輕人。我的貼文純粹出於善意。這是我的私人臉書,不是商業粉專。我沒有經營網購,也沒有用聲量換金錢。對孫安佐的處境,網路倒是有許多惡意的嘲諷。我覺得你應該要去關切這些人的貼文。」

旅美教授陳時奮化名「翁達瑞」。資料照片,彭欣偉攝
旅美教授陳時奮化名「翁達瑞」。資料照片,彭欣偉攝
眼科名醫黃宥嘉痛批知名旅美教授翁達瑞。翻攝自黃宥嘉臉書
眼科名醫黃宥嘉痛批知名旅美教授翁達瑞。翻攝自黃宥嘉臉書
翁達瑞回文表示自己有分寸,他解釋之所以發公開信給孫安佐有兩點理由。
翁達瑞回文表示自己有分寸,他解釋之所以發公開信給孫安佐有兩點理由。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昔預測孫安佐討債命格 命理師忍20年曝1危機當初不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