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蘋新聞網版權聲明

網路「釣魚信件」是詐騙集團最常見的攻擊手法之一,許多零售、科技和銀行業品牌都遭到假冒,不肖人士會試圖使用與真實網站相似的網域名稱、URL及網頁設計,來模仿知名品牌的官方網站,並透過電子郵件或簡訊發送給目標對象,進一步竊取用戶憑證、付款明細或其他個人資料的表單。而如今手法推陳出新,詐團改用威脅口吻,發送侵權法律信件,要用戶心慌慌而誤入陷阱

《壹蘋新聞網》日前爆料專用電子郵箱與臉書帳號,分別收到來自「富士康」、「台塑」、「華研音樂」、「相信音樂」、CELINE及Tiffany 等單位的「侵權通知信息」,內文開頭使用上述公司的LOGO,聲稱是該公司的版權和數據保護經理或是法務主管,指控《壹蘋》廣告中使用他們未經授權使用的有版權圖片和視頻,要求24小時內從刪除這些圖片和視頻。

內容大同小異的信件中提到,如果發現圖片和視頻仍未刪除,他們將透過法律程序解決此問題,並附上一組「確認密碼」,以打開附件中的PDF檔案

不僅如此,公家單位如經濟部同樣遭遇毒手,詐團冒名發信宣稱收信者Facebook專頁使用不真實的圖片、影片來宣傳銷售商品,品質不符合描述造成了很多抱怨。自稱已收到了許多證據,為了核實這個問題的準確性,他們將要求收信者到他們的辦公室進行交流和核實。最後如出一轍附上「中華民國經濟部」連結,誘騙點選並輸入指定密碼。

《壹蘋》向來注重版權使用,第一時間對郵件真實性存疑,但也不敢擅自打開附件檔案,為求慎重,隨即透過管道向上述公司查證,果然都得到「否定」的答覆,表示根本沒有發出這樣的郵件訊息,甚至連「版權和數據保護經理」都沒這個職位

 

 

 

 

 

 

 

 

 

假冒鴻海富士康的mail提及《壹蘋》侵犯富士康的版權,並附上連結試圖釣魚,但信件中的末段卻突然變成簡體字,當場露餡。翻攝畫面
假冒鴻海富士康的mail提及《壹蘋》侵犯富士康的版權,並附上連結試圖釣魚,但信件中的末段卻突然變成簡體字,當場露餡。翻攝畫面

細讀假冒鴻海富士康的「侵權mail」,文中一開始用語先表明是法律代表,用詞嚴肅,不明所以的人還恐怕真以為自己不小心「侵權」,並附上連結試圖釣魚騙點擊連結,試圖盜取個資,但信件中的末段卻突然變成簡體字,當場露餡。鴻海表示,「經確認此封信件內容為假冒,公司並無寄出此相關侵權信件,請投資人與民眾謹慎注意,若有疑慮可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或前往165全民防騙網檢舉通報。」

鴻海富士康的「侵權mail」如下

尊敬的 壹蘋新聞網 頁面管理員:

我們是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的法律代表,特此來函表達對於您在 Facebook 頁面上侵犯我們版權的嚴重關切。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您未經授權即使用我們的圖片和影片, 並非出於原創內容的目的,而是用於您的產品宣傳。

這種行為是不可接受的,也是對我們知識產權的嚴重侵犯, 我們不能容忍這樣的行為。

因此,我們要求您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從您的 Facebook 頁面上立即刪除所有未經我們授權的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圖片和影片。
停止未經我們書面許可的情況下,使用任何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內容進行宣傳或其他用途。

重要的是,您必须在收到此通知后的24小时内采取上述措施。我们已经进行了调查并拥有充分的证据,如果您不立即按照我们的要求行事,我们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权益。这可能包括提起诉讼并要求赔偿损失,以及将您的侵权信息发送给有权机构以解决。我们希望您能够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纠正这种侵权行为,并避免将来的任何再次发生。

 

 

詐團內文開頭使用台塑LOGO,聲稱是該公司法務部部長,指控《壹蘋》廣告中使用他們未經授權使用的有版權圖片和視頻,要求24小時內從刪除這些圖片和視頻。翻攝畫面
詐團內文開頭使用台塑LOGO,聲稱是該公司法務部部長,指控《壹蘋》廣告中使用他們未經授權使用的有版權圖片和視頻,要求24小時內從刪除這些圖片和視頻。翻攝畫面
《壹蘋》收到有多位讀者來信表示,精品業者CELINE寄出「侵權mail」,要求點擊處理,經《壹蘋》業業者查證,證明是駭客的釣魚郵件。讀者提供
《壹蘋》收到有多位讀者來信表示,精品業者CELINE寄出「侵權mail」,要求點擊處理,經《壹蘋》業業者查證,證明是駭客的釣魚郵件。讀者提供

無獨有偶,有多位讀者也來信表示,收到時尚精品業者CELINE、 Tiffany & Co.侵權控告,自稱是版權和資料保護組織者,因為「偵測到您的 Facebook 廣告中包含的某些圖片和影片包含未經我們許可而與我們版權相關的圖片和影片」,要求從促銷貼文中刪除這些圖像和影片,更威脅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當偵測到尚未刪除的影像和影片時,他們將聯繫律師並按照法律程序解決問題,同樣文尾附上一組密碼與連結,引誘點擊。

《壹蘋》經向品牌業者確認,對方表示不會發送此類信件,且發信郵件地址並非他們公司信箱,公司地址也錯誤,應該是駭客所發的釣魚信件。

「民視」已發現公司名稱遭到冒用發出侵權訊息,於臉書澄清並做詐騙提醒,呼籲收件人誤點擊信中連結。翻攝自民視臉書
「民視」已發現公司名稱遭到冒用發出侵權訊息,於臉書澄清並做詐騙提醒,呼籲收件人誤點擊信中連結。翻攝自民視臉書

而遭冒用發出侵權信的業者,也有人發現事態嚴重,如「民視」就在臉書上發文「詐騙提醒」澄清,點出有不肖人士使用其公司名義,透過Email或臉書社交程式對收件者發出警告,並用「檢查受版權保護內容」來誘騙收信人點選連結,一但點選後就有可能下載相關的木馬程式。

民視同時發出聲明澄清,未透過此方式對外進行版權侵害宣告,若收到類似來路不名的郵件或訊息,請勿點擊任何連結,而針對詐騙行為,他們也會採取法律行動來追究責任。

知名樂團五月天所屬相信音樂也在Instagram官網說明,並附上整個假冒郵件的部分內容,嚴正澄清未發送相關通知,此乃詐騙集團冒用名義的不法行為,提醒切勿輕信受騙,勿點選任何不明連結或下載附件檔案,除了追溯不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外,也籲請發現疑似冒名公司的團體人士,可與其通知。

 

 

相信音樂也對其名義遭冒用發郵件,提出警告。翻攝自相信音樂IG
相信音樂也對其名義遭冒用發郵件,提出警告。翻攝自相信音樂IG
刑事局表示誘使民眾點擊「連結」,騙取使用者個資進一步盜刷信用卡,也有可能電腦被植入惡意程式。警方提供
刑事局表示誘使民眾點擊「連結」,騙取使用者個資進一步盜刷信用卡,也有可能電腦被植入惡意程式。警方提供

刑事局指出,近期有詐騙集團假借電視台、科技業者、音樂公司的名義,透過社群網站、社交軟體或電子郵件方式,傳送網頁連結,民眾點擊後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式,或遭誘騙輸入個人金融帳號資訊後,帳戶即遭盜刷款項

刑事局指出,目前雖還沒接到相關被害人報案,但該類似郵件大量傳送恐已有人受害或誤信轉傳,呼籲民眾如接到類似的連結或者是簡訊,千萬不要因為緊張隨意點入連結,也不要隨意提供填輸個人資料,如果對此有疑慮可以撥打反詐專線165查證確認是否遭到詐騙,亦可以洽詢派出所及相關警政單位協處。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壹蘋10點強打|輝達+台積電撐起全球AI 美中科技戰「決勝點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