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開學卻鬧教師荒 代理缺額逾1700人
根據「全國教師缺額登錄系統」的最新統計,截至8月全國從國小到高中職教師職缺超過2600人,其中多數的缺額是「代理教師」,高達1700多人。這當中國小代理教師缺379人,國中缺812人,高中缺357人,高職也缺206人。換句話說,全台現在有上千個班級開學可能無老師上課,令人相當擔憂。
若再加上代課教師與教學支援人員的缺口,問題則更嚴峻。僅國小代課教師就有309名缺額,國中則有209名。這些數字代表在9月開學前夕,第一線教育現場極度缺老師的慘況。


沒人要當代理教師 隨便誰來誰就錄取?
在臉書社團「教師甄試人才網/代理/私校/實驗教育/補教業」內,隨手一搜就可看到全台多間學校在徵代理教師、代課教師的徵才文,其中不乏台北市精華地段的名校,也有偏鄉學校為了吸引有意應徵的教師目光,自製有趣的圖卡並配上吸引人的福利制度。
不過即使各間學校使出渾身解數,教師人數不足的事實仍擺在眼前,也有民眾在該臉書社團內自製哏圖揶揄,前去應徵的代理老師人選少,學校無法挑選出優秀人才,只能「誰來誰就上」的現況。


首都台北都缺破百名教師 偏鄉更嚴重
再把範圍縮小到首都台北市,台北市教育局在8月初統計,114學年度(2025年9月開始的新學期)台北市立的國中開缺281名,實際報到僅248人,缺33人;台北市立的國小開缺364名,報到254人,缺口高達110人。教育局坦言,目前國中仍需約200多名代理教師,國小約220名,仍有學校在緊急招募中。這還只是台北的情況,其他縣市與偏鄉只會更嚴重。
台北市教育局表示,除了少子化導致控留部分正式缺額外,還有教師臨時退休、辭職、調校等原因,使得部分缺額無法納入聯合甄選,只能以代理教師應急。這種狀況年年上演,已經成為教育現場的「例行性公事」。

先分清代理與代課老師 這群人真的很慘
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工會理事孫靖婷解釋,代課老師是鐘點計酬,只在需要時到校授課;代理教師則是全職,課務、行政、導師工作樣樣包,和正式教師的工作量幾乎一樣,甚至更多。不同的是,代理教師聘期通常只有一年,每到暑假就面臨「失業」,隔年要重新應徵、面試。
她指出,許多年輕老師一待就是好幾年代理,卻始終等不到正式缺額,生活與職涯都被卡住,「有些人等到年過30還沒有轉正機會,只能被迫離開教育圈」。

代理教師工作更多但薪資差2-3成 年資福利全都不算
孫靖婷透露,代理教師的薪資比正式教師少2~3成,沒有固定年資累積,也沒有退休金與長期福利保障。雖然台北市近期規劃讓代理教師年資可納入教師獎金條件,並增加獲獎人數比例,但這些措施仍屬局部補貼,無法改變結構性問題。
代理教師的日常壓力甚至比正式老師更大,工會指出,許多學校讓代理老師承擔與正式老師相同甚至更多的工作量,也就是正式老師眼裡不願做的「屎缺」,包括接任導師、兼任行政事務、校務會議、科展、校內代表隊、籌備運動會和畢旅等,但在升遷、獎勵和保障上卻處處受限。
「正式老師退休後有終身俸,我們卻什麼都沒有,連房貸都不敢貸。我們做的事比正式老師更多,但身分永遠就是『臨時工』」一名代理國小老師說,待遇的不確定感讓許多人不敢結婚生子、不敢想明年的房租,不敢在過年包紅包,職業穩定性幾乎為零,對家庭計畫和心理健康造成極大影響,有人甚至因此中途離職,就像在水裡不斷游泳,但卻看不見上岸的機會。

缺學生更缺老師 「代理免洗筷」學校用完就丟
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工會批評,政府長期依賴代理教師,其實是因為省錢與用人彈性,這種「正式缺額不補」的現象在各縣市普遍存在,關鍵竟跟「少子化」也有關係。
孫靖婷指出,由於各縣市教育局會根據學生數量決定正式教師員額,在面臨少子化的情況下,如果在缺學生時貿然開出正式教師職缺,但未來出現學生減少的減班狀況,依法規必須給予正式教師輔導或安置,對於學校來說負擔和風險極大。
「相比之下使用代理教師採一年一聘方式,有需求就找人、沒需求就再見,對於學校和各縣市教育局來說,是更方便的選擇,而且省錢又省力,但代理教師就被當成免洗筷,用完就說掰掰。」孫靖婷說道。
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在代理教師保障上顯得落後。許多國家會將代理年資直接納入正式聘任計算,甚至有轉正保障制度,但在過往,台灣代理教師卻要年年重新來過,年年重新徵選,代理教師為了獲得續聘,對於學校指派的任務沒有說不的空間。
對於未來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工會並不樂觀。雖然有教師退休潮,但少子化的速度更快,學校減班將抵消退休所釋出的缺額。若制度不改革,未來5~10年代理教師恐怕會面臨更少機會、更大工作壓力的雙重挑戰。
孫靖婷直言:「到時候,不只是年輕人不想當老師,連資深教師也會提早離開,教育現場會變成沒人想待的『鬼地方』。」

提高待遇留人 工會喊要有「首都加給」
改善代理教師待遇,才能從根本解決教師不足的問題。孫靖婷指出,無論是正式教師或代理教師都相當辛苦,從薪資面改善,才是環境改變的第一步,首先初任教師月薪約4萬5千元,相比其他工作幾乎沒有競爭力,若加上導師費20多年未調整,一個月加給僅3000元、行政職加給4千至9千元,與工作量不符。
孫靖婷說,現在家長對於老師期待很高,下班時間傳訊息給老師,老師一樣得回訊息,課後學生出狀況一樣是老師出面處理,但那都是下班時間,加上管教壓力大,3000元的導師費和實際工作付出明顯不符,工會建議導師費應調至5000至6000元以上,行政加給至少6千元以上,才能符合實際負擔。
此外工會還提出「首都加給」,他表示4.5萬的薪水要負擔1位老師的家庭在台北的生活成本是「不可能」,因此多年前就向台北市教育局建議,但教育局給予的回應是「教育部不準」,認為全國教師待遇應相同,讓工會相當遺憾。

代理教師轉正路太難 制度早就把門關了
除了調整薪資之外,孫靖婷直言,更關鍵的是幫代理教師打通成為正式教師的路。依照現行規定,要拿到教師證,必須在大學修完教師學程,花2到3年修學分,而且多半是平日開課,等於代理老師得先辭掉工作,再去修教育學分、通過檢定、完成實習,才能取得正式資格。
這對許多已經在教學第一線打拚的代理老師來說,根本是高牆一堵。社會和教育界至今都沒有建立有效管道,協助這些無證代理教師順利轉正,讓他們看得到卻摸不著正式編制的大門。

百年樹人者卻被壓榨最慘 動搖國本教育危機就在眼前
孫靖婷直言,如果政府不正視代理教師的困境,缺師潮只會越來越嚴重。少子化看似學生變少,但師資老化問題同樣逼近,很多正式老師即將退休,卻沒有足夠新血補上來。一旦開學沒人接班,學校只能不停找代理頂缺,這種做法短期能撐,長期卻是教育品質的慢性自殺。
「老師是教育的根,根斷了,國家就會動搖。」她強調,如果再放任年輕教師被困在代理職位,沒有穩定的工作保障,勢必會有更多人才轉行。最終受害的,不只是老師,而是全國的孩子與教育未來。
「現在缺老師只是冰山一角,等到孩子們長大才發現學不到東西,那時要補救已經太遲」。孫靖婷代表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工會呼籲政府,必須立即改革聘用制度、開放更多正式缺額,才能守住台灣的教育命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