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健署調查,65歲以上長者中,每3人就有1人有肌少症風險。北醫大教授陳怡帆指出,肌少症會造成肌肉流失、手腳無力、走路變慢,甚至需要他人協助生活,容易跌倒或失能。許多長輩初期常誤以為只是「老了自然會這樣」,但實際上這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北醫大醫工學院院長康峻宏表示,肌少症初期難察覺,因此團隊研發AI模型,結合可穿戴裝置與動作分析,透過步態、姿勢等數據偵測早期異常。這套系統能幫助醫師評估民眾肌肉健康狀況,提供更精準的復健與預防建議。
日本老年醫學專家細山徹則指出,目前仍缺乏能精準診斷肌少症的分子標記,各國都在積極尋找預防與治療的新方法。他也分享維生素D對肌肉健康的研究成果,希望未來能找出更有效的干預策略。研討會同時開放研究投稿,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為對抗肌少症打造更多可能。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鳳凰颱風最快明下午發布海警 台北10處山坡趕工噴漿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