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佳怡的母親是越南華僑,父親是客家人,自小生長在新住民家庭的她,看著母親一開始身為異鄉人,生活並不容易,於是佳怡心想,總有一天一定要幫助其他新住民或是新二代族群。這個機會在去年得以實現,某天偶然看到移民署徵選親善大使,她立即丟了履歷報名,本身開朗的個性加上落落大方的談吐,讓賴佳怡沒意外地獲選。

賴佳怡擔任移民署親善大使,在活動中協助民眾。江孟謙攝
賴佳怡擔任移民署親善大使,在活動中協助民眾。江孟謙攝

一年多來,佳怡參加移民署各種培訓課程,也在各式新住民活動中在旁協助,她想讓每個新住民都能在台灣順利生活,也自信的表示,「不管是家庭、人際關係遇上困難,都可以找我!」希望用自身經驗來幫助所有人。

初踏入扯鈴這項領域,賴佳怡感到挫折。江孟謙攝
初踏入扯鈴這項領域,賴佳怡感到挫折。江孟謙攝

說起與扯鈴的緣分,賴佳怡可說是誤打誤撞踏入這個領域,小學三年級時,某天發現自己的名字突然出現在公佈欄上,她還在納悶怎麼會入選扯鈴校隊。原來,家裡兩個姊姊都是校隊成員,學校也理所當然的認為佳怡有天分,讓她「強迫中獎」。

起初,佳怡對這項運動一竅不通,在隊上練習時,往往成了拖累團隊的那一人,也遭受同儕異樣的眼光,總是不能敞開心胸。但她心想不能被看扁,每天回家找姐姐練習,苦練了一年多,後來才開始找到訣竅,自此也對扯鈴真正產生興趣。

賴佳怡參加亞洲盃國際賽。翻攝自Krauser11235頻道
賴佳怡參加亞洲盃國際賽。翻攝自Krauser11235頻道

這些年,賴佳怡參加過全民運動會、縣長盃、亞洲盃等國內外賽事,分別獲得佳績;她笑說, 扯鈴不是她最強的領域,舉凡播報、朗讀、文學詩詞她都相當有心得,國中時參加客語朗讀比賽,還拿到全縣第一名等成績,後來老師還禁止佳怡參賽,希望她把機會讓給別人。

賴佳怡說,詩詞表面上的意涵與其背後的引申意,在每個人看來都有不同感觸,這就是魅力所在;而朗讀要用聲音去表達情緒,把本來平淡的文章念的高潮迭起,加深了故事之間的情感,這也奠定日後她對播報產生興趣,高中時也加入大眾傳播社,前往電台參與廣播節目,賴佳怡希望有朝一日成為一名台風穩健的主播,用聲音把訊息傳遞給社會大眾。

國小時參加比賽的賴佳怡。翻攝自Formosa Diabolo頻道
國小時參加比賽的賴佳怡。翻攝自Formosa Diabolo頻道
練習時的佳怡。江孟謙攝
練習時的佳怡。江孟謙攝
江孟謙攝
江孟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