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路唱片行負責人陳建勳(59歲),大家都叫他「James」。陳建勳說,18歲第一次聽到黑膠唱片就愛上這種氣質,他買的第一張唱片是Beatles(披頭四)在1969年出版的《Abbey Road》(艾比路)這張專輯,這也是Beatles最後一張專輯,從此聽黑膠變成重要嗜好,零用錢大概都去買唱片了。

陳建勳不好意思的笑說,「我們那個年代很『幸福』,因為台灣沒有版權問題,所以有很多很便宜的翻版唱片,只要10元、20元、30元就買得到!」原版的大概3、4百元,台灣那個時候接收西方音樂的速度很快,較好的唱片他買原版,一般的唱片就買翻版,所以1988年從淡江大學畢業時,他已收集了很多唱片,不論是國語、英文,或是搖滾、爵士都有涉獵。

艾比路唱片行收藏7千張黑膠唱片。凃建豐攝
艾比路唱片行收藏7千張黑膠唱片。凃建豐攝

1991年陳建勳去美國念企管研究所,稍早之前光碟唱片(CD)已經問世,也廣泛的取代了播放比較麻煩的黑膠唱片;隨著黑膠逐漸沒落,也越來越少樂手發行,到二手唱片行可以看到很多人家丟出來的二手唱片,而且都是很好的唱片。

這對陳建勳來說,好像如獲至寶,再窮也想要搬回來,但當學生又真的不能買太多,就挑一些0.99、1.99元美金,最貴的大概3.99元美金,就可以買到很好的唱片,更擴大了唱片收藏。

熟客都喜歡坐一樓吧台座位區跟老闆聊音樂。凃建豐攝
熟客都喜歡坐一樓吧台座位區跟老闆聊音樂。凃建豐攝

回國後,陳建勳進銀行工作,還是一直把音樂、電影當成主要的興趣。工作了25年之後 ,陳建勳覺得人生好像可以做個小小的轉化,為下半個人生做些準備,也就是聽音樂、看電影。

陳建勳說,台灣3、40年前國語黑膠唱片在市場上面很流行,市場很蓬勃、發行量很大,當時的唱片如今在市場上非常炙手可熱,各地很多華人都在找那個時期的唱片,尤其是1990年代左右,滾石、飛碟公司發行的黑膠,像是王傑、羅大佑、李宗盛的作品,加上中國的樂迷也很想要收集,所以這些唱片就變得很貴,像李宗盛的作品大概要1萬多元才能買到。

艾比路唱片行門口仿Beatles 專輯《Abbey Road 》畫上白色斑馬線。凃建豐攝
艾比路唱片行門口仿Beatles 專輯《Abbey Road 》畫上白色斑馬線。凃建豐攝

陳建勳也在網路上銷售這些唱片,很多朋友就建議他開一家二手唱片行,他也覺可行,想到這家唱片是始源於自己興趣,18歲第一次買唱片,就是Beatles的最後一張專輯《Abbey Road 》,2017年開幕時就拿來當店名,紀念自己收藏的第一張唱片。

位於高雄市新興區錦田路的艾比路唱片行,一樓進門就是吧台區,熟客都喜歡坐這裡跟老闆聊音樂,樓梯後方是沙發用餐區,二樓是音樂試聽客廳,兩面牆滿是唱片,想聽什麼音樂,老闆都能夠找出唱片,用真空管等級音響放給你聽。

黑膠唱片音色溫潤,無可取代。凃建豐攝
黑膠唱片音色溫潤,無可取代。凃建豐攝

音樂收藏是陳建勳最大的樂趣,其實他更想和大家分享,讓大家可以來這邊聽音樂。「艾比路」開了兩年之後,陳建勳想要服務的不單單只是聽黑膠的朋友,只要愛聽音樂的朋友也希望帶領來店裡面,就開始加入餐飲服務,剛好有位客人是廚師,正想換工作,兩人一拍即合,現在餐飲營業額也不下黑膠服務。

陳建勳收藏了大約7000張唱片,因為興趣廣泛,所以不僅流行、搖滾、爵士、古典、國樂各樂種,國、台語歌也都有,尤其以搖滾樂、爵士樂為大宗,喜歡聽音樂的人來,都能找得到自己喜歡的唱片。

艾比路唱片行最貴唱片是陳達的作品。凃建豐攝
艾比路唱片行最貴唱片是陳達的作品。凃建豐攝

講起唱片,陳建勳有許多故事都說不完。

「這是我店裡面最貴的一張唱片,3年前花1萬8買到的,因為朋友刺激我說,離歌手陳達故鄉最近的唱片行就是艾比路唱片行,怎麼可以沒有這張唱片?」這張陳達的《思鄉起》唱片,是洪建全基金會在1977年發行,收錄最經典的恆春調,網路上有人丟出來,他看到眼之為之一亮,因為少見有保存得這麼好的唱片,陳達只發行3張專輯,這張錄音非常非常好,去年洪健全基金會想要重新發行這張專輯,可是找不到母帶,也找不到比較好的唱片,聽說他有這張逸品,就打電話來問他願不願意賣,出個價就好。聽到出個價就行,讓陳建勳更捨不得賣,洪健全基金會後來只好去找其他唱片翻製。

Beatles《Abbey Road 》是第一號收藏品。凃建豐攝
Beatles《Abbey Road 》是第一號收藏品。凃建豐攝

「《Abbey Road 》這張是第一號收藏,是Beatles拆伙前最後一張專輯,裡面有很多名曲,但就是沒有Abbey Road 這首歌,其實是因為Beatles的錄音室是在Abbey Road 上。」陳建勳還在店門口畫上白色斑馬線,重現《Abbey Road 》唱片封面。

「這個是7寸唱片,是當年就是用來在點播機上的唱片,我們看美國老電影,在鄉下Pub裡面有時會出現那種點播機,一面只有一首歌,有時歌手也會用這種單曲唱片來Promote,試一下水溫!」

「這張專輯是《科學小飛俠》,發行時間是1978年,我小時候非常愛看的經典卡通,至今非常懷念,火鳥號成員阿丁、珍珍、大明、鐵雄、阿龍,都是小時候很重要的英雄角色,但這張唱片特別的是,並非收錄常聽到的主題曲,而是另一首主題曲。」

經典卡通《科學小飛俠》主題曲。凃建豐攝
經典卡通《科學小飛俠》主題曲。凃建豐攝

陳建勳感慨說,數位音樂竄起,欣賞音樂更加容易,在手機上就可以聽,反而現在CD要買很難,許多音樂家、樂手與唱片公司都不發行CD了,因為只要透過串流,就可以聽到數位音樂。

不過,黑膠最近又重新成為趨勢。為什麼呢?陳建勳說,除了黑膠的聲音比較好,實體擁有的感覺感也比較完整,整個有內頁,附上歌詞,還介紹作曲家、作詞者、編曲人、樂手,就像一個藝術品。這個潮流又慢慢的回到年輕人身上,樂團粉絲會收集唱片,感覺真正實體擁有這些音樂。

7寸唱片是當年就是用來在點播機上的唱片。凃建豐攝
7寸唱片是當年就是用來在點播機上的唱片。凃建豐攝

陳建勳說,1980年代左右的國語黑膠唱片,像是羅大佑、李宗盛知名歌手的作品非常受到收藏家喜愛,羅大佑的唱片他大概收集齊全,現在的價錢很高,在網路上面標價甚至要1萬塊以上。

最近他在茉莉二手唱片行發現一張羅大佑的《未來的主人翁》唱片,說是有一些磨損,想說有朋友會整修唱片,便下單買到,當場拿到時發現,唱片幾乎是完美無缺,內頁、封面都像新的一樣,讓他非常高興。

Radiohead電台司令的《 Creep》是非賣品。凃建豐攝
Radiohead電台司令的《 Creep》是非賣品。凃建豐攝

雖以流通唱片為業,但有些唱片是絕對不賣,朋友抱怨說「你開唱片行為什麼有些唱片不賣?要吊人家的胃口?」

陳建勳說,店裡不賣的唱片,是因為賣出去就很難找到,所以要留在店裡給樂友聽,像這張Radiohead(電台司令)的《Creep》,是單曲唱片,聲音非常非常好,當年發行量不多,現在連美國都可能買不到,或是很貴,不賣就可以分享給更多人聽。

像Tracy Chapman的第一張專輯,但他手上這張是圖書館版本,這種版本通常是最先壓製,聲音會特別好,這類唱片他較捨不得賣,因為數量很少,如有可能在市場上面能找得到,他才會考慮賣出。

數字搖滾團體大象體操在艾比路唱片行發表新作。陳建勳提供
數字搖滾團體大象體操在艾比路唱片行發表新作。陳建勳提供

樂友聽音樂最期待、最渴望的還是現場聆聽,陳建勳也會在唱片行2樓空間舉辦小型演唱會、演奏會,曾邀請過金曲獎得主朱約信(朱頭皮)、原住民歌手以莉高露、吉他演奏家大竹研,還有高雄很重要的數字搖滾團體大象體操,平均一個月會辦一場表演,讓大家直接跟音樂家的互動,這種感覺非常好,小小的空間裡的聲音傳達得非常細緻。

陳建勳也常受邀分享黑膠,高雄市電影館2022年7月推出「台灣搖滾黑電影經典」,就邀陳建勳主講「無情的世界,無聲的所在:台灣搖滾黑電影經典」,在電影館以黑膠播放精選搖滾黑電影歌單。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也曾邀陳建勳帶領歌迷聆賞黑膠唱片之美,並稱艾比路唱片行是「傳說中高雄樂迷聖地」。今年7月30日陳建勳在 MLD Reading台鋁書屋,引領大家體驗黑膠迷人之處。

《壹蘋新聞網》日前造訪艾比路唱片行時,還遇到遠從英國來台的中國女粉絲,被台灣友人帶來唱片行朝聖。

原住民歌手以莉高露一家來艾比路唱片行。陳建勳提供
原住民歌手以莉高露一家來艾比路唱片行。陳建勳提供

陳建勳說,黑膠的聲音是很溫暖的,黑膠是類比聲音,CD是數位聲音,存取方式不同,要真的聽到聲音還是靠音波,黑膠是類比的,靠震動出來的聲音是直接的,CD數位要再轉換成類比,耳朵才聽得到。音波是一條線,數位是格式化的,再怎麼滑、怎麼細也沒有辦法變成一個圓弧形,黑膠聲音比較接近原始聲音,當然聽起來較舒服。

陳建勳說,幾年前有個國二學生客人來艾比路裡聽了鳳飛飛的黑膠唱片,就愛上黑膠,再也不回去了,立志要把鳳飛飛出的80多張黑膠唱片通通收集,現在要升大學,已經收集40幾張了。也因此「黑膠是永遠不會退流行的!」陳建勳結論。

金曲獎歌手朱約信(朱頭皮)到艾比路演出。陳建勳提供
金曲獎歌手朱約信(朱頭皮)到艾比路演出。陳建勳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桃園眷村文化節今晚開幕 張善政帶領「百人拼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