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A(The Bridge Art)⾃成立以來,致⼒於成為藝術家與品牌之間的橋樑。過去五年,TBA已有超過2600位藝術家會員,並在全台100多間藝⽂空間與店家舉辦展覽。2021年起,TBA開始擴⼤多元藝術發展,協助超過100位藝術家與各類品牌聯名,舉辦了累積超過800場展覽。今年,TBA正式改版為線上整合線下的全球藝術品買賣平台,持續推動藝術接軌國際並走入⼤眾⽣活。

TBA攜手10位台灣藝術家透過⼆次創作形式重新詮釋cama café的IP⾓⾊_IP創作組圖。業者提供
TBA攜手10位台灣藝術家透過⼆次創作形式重新詮釋cama café的IP⾓⾊_IP創作組圖。業者提供
藝術家連攸如x《浮妹》(浮豆) 作品(右)於cama cafe’南京松江店展覽。業者提供
藝術家連攸如x《浮妹》(浮豆) 作品(右)於cama cafe’南京松江店展覽。業者提供

這次與cama café的合作,象徵著TBA不斷創新的精神與使命。而「cama Beano & Friends彼諾與夥伴們」是以品牌引以為傲的手工挑豆為靈感,將挑豆過程中會遇到的瑕疵豆轉化為可愛的IP角色,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消費者更易於親近與理解。品牌代表Beano及其9位咖啡⾖好朋友們,透過10位藝術家的⼆創,以他們獨特的想像⼒和才華為cama café打造了⼗款⽣動的⾓⾊形象。

《Beano》by 藝術家 寧芮潔。業者提供
《Beano》by 藝術家 寧芮潔。業者提供

April T Lin的《圓圓》(圓豆)呈現了⼀位可愛的⼩公主,隨時準備閃亮登場,為世界帶來美好祝福; Roy Siao的《洞洞》(蟲蛀豆)創作了焦慮兔Kebichu,⾝上融合洞洞元素,反映情緒掙扎的⼀⾯;Tader的《酸酸》(酸豆)以社恐創作者為靈感,表現了創作者在創作時的細膩與獨特;寧芮潔的《Beano》呈現了Moi與Beano黏在⼀起的情景,共享咖啡時光,象徵著真摯友誼的溫暖;廖堉安的《英菌》(霉豆)則以懷抱著壓⼒和無⼒態度的霉⾖先⽣,透過吸貓療癒⼼靈;洋介的《⿊克》(黑豆)將嘻哈搖滾天使帶入⾓⾊中,翅膀、電吉他代表著⾳樂與⽣命⼒;細川Lily的《阿賣》(裂⾖)展現了裂痕中的堅強與奉獻,以及經歷煙火洗禮後的閃閃發亮;連攸如的《浮妹》(浮豆)則以敏感叛逆的⾓⾊形象,展現了希望與純真的⼀⾯,尋找著同理夥伴;陳來福的《⾙弟》(貝殼豆)與海賊王-魯夫結合,象徵著多元⽂化與夢想精神的融合;鮭⿂⼦的《象⼤》(象豆)以吃貨的形象,展現了可愛與享樂的⼀⾯,讓⼈不禁為之⼀笑。

《圓圓》圓豆 by藝術家April T Lin。業者提供
《圓圓》圓豆 by藝術家April T Lin。業者提供

TBA 藝術平台將繼續致⼒於推廣藝術,讓藝術不僅存在於畫廊與博物館中,更融入到⼈們的⽇常⽣活中。近期於25間台北市咖啡廳舉辦之「藝術走走」藝術家個展,其中便有5間為cama café門市及豆留系列旗艦店。此次活動也特別感謝全台最大手作才藝品牌-米特才藝中心與NU服飾支持贊助。喜愛cama Beano & Friends彼諾與夥伴們快出門走走,到各處門市發掘它們迷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