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颱風「風神」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影響,北台灣前兩日風雨猛烈,雙北與宜蘭多處累積雨量超過400毫米,士林溪山里更達500毫米以上。氣象署指出,今日(22日)雖颱風已遠離,但東北季風與位於台灣東方海面的低氣壓形成新的共伴效應,北部與東北部仍有強降雨機率。

中央氣象署今晨發布最新豪雨特報,警戒範圍擴及七縣市,雙北山區列為「超大豪雨」等級,基隆北海岸與宜蘭為「大豪雨」區,桃園則升級為「豪雨」等級。氣象署提醒,短延時強降雨及強陣風仍持續發生,低窪地區慎防積淹水,山區須嚴防坍方、落石及溪水暴漲。

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今受東北季風及低氣壓(台灣東部外海的97W)雙重影響,桃園以北、基隆及宜蘭整天有陣雨或雷雨,雨勢明顯,局部地區恐有豪雨以上等級降雨;其中基隆北海岸、雙北山區及宜蘭地區要防「長時間強降雨」,土壤含水量已飽和。另一方面,隨風向轉變,水氣輸送路徑南修,竹苗與花蓮也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林得恩提醒,花蓮降雨範圍與強度將比昨日更強,這波降雨時間長、範圍廣,北部與東北部也須嚴防積水與邊坡鬆動。

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則在臉書分析指出,目前位於台灣東方略偏北海面的低壓,正與東北季風共伴發展,「有可能直接發展成輕颱」。他觀察最新雷達回波動態,強對流似乎正在整合鬆散的環流中心,若再發展一輪,就可能具備形成下一號颱風海鷗的條件。他並提到氣象學者王時鼎所定義的「第三類共伴雨型」,目前雲圖與該型態的相似度極高。鄭明典說,這種氣壓型態會加強台灣北部迎風面的地形雨,雖雨勢不特別劇烈,但長時間累積將十分可觀,「時雨量15毫米若持續24小時,就達360毫米,那就是大豪雨等級。」

火線話題 | 共伴效應

這篇報導屬於「 共伴效應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1. 雨還沒完!專家:東北季風及低壓帶準備接手 今晚起最強
  2. 豪雨釀災!北市文山區後山土石崩疏散43人 今晚再撤10戶
  3. 雨炸不停!雙北4縣市山區「達停班課標準」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雨還沒完!專家:東北季風及低壓帶準備接手 今晚起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