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志工在泥水中作業數日後,陸續出現傷口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橫紋肌溶解症等症狀。醫師提醒,像這樣潮濕、髒污的環境,稍有傷口就可能成為病菌入侵的入口,一旦細菌進入血液,恐引發全身性敗血反應,短時間內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危及性命。
根據台中榮總衛教資料,敗血症是一種嚴重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細菌引起,也可能因病毒或真菌導致。美國CDC統計,每年約有170萬人感染敗血症,其中35萬人死亡;在台灣,衛福部資料顯示,敗血症是第14大死因,每年約奪走2000條性命,可說是醫界公認「最兇猛的感染殺手」。
台中榮總衛教資訊中提到,敗血症進展極快,初期若出現高燒、呼吸急促、心跳過快、意識混亂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通常會先用廣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再依檢查結果改用針對性藥物。民眾若在災區工作或長時間泡水、出現傷口時,務必保持清潔、避免延誤治療,別讓小傷口成為奪命陷阱。
火線話題 | 鏟子超人救花蓮
這篇報導屬於「 鏟子超人救花蓮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救災英雄1死!鏟子超人慎防「傷口感染」 4招保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