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讓許多癌友及時用藥,也落實醫療平權。肺腺癌病友小蕭分享,免疫治療一年藥費高達百萬,若沒有基金,她可能無法治療。基金上路後,她順利申請免疫療程,不再因經濟壓力放棄治療。癌友 Amanda 也表示,基金如同「及時雨」,幫助家庭減輕負擔,也節省健保未來更高醫療支出。
基金目前仍以行政預算暫行運作,未來支出恐因藥品收載增加而不足。蔡麗娟副執行長呼籲,政府應將基金法制化,明定財源及運作方式,並補足百億預算,確保病友能持續得到及時治療。她提出三大方向:賦予法律位階、確保財源永續、強化病友參與,以穩固基金制度。
立法委員劉建國表示,基金法制化是永續運作的核心,將持續推動修正《癌症防治法》,確保癌友能更快用到新藥、減輕經濟負擔,配合總統「健康台灣」政策,提升早期篩檢與精準醫療成效。台大藥學院沈麗娟教授也說,法制化可明確規範給付流程、時程與責任機關,並建立醫療科技再評估機制,讓新藥支付與健保銜接無縫,避免病人等待。
台灣癌症基金會強調,基金上路是正確第一步,但唯有法制化、制度化運作,才能確保病友在最需要的時刻「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打造永續癌症醫療安全網,守護每一個癌友及其家庭的生命線。


本土登革熱增4例!3例桃園群聚案有線索 宜蘭個案感染源仍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