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蘋新聞網 綜合報導
帶您快速了解新聞核心內容:台南近期因地史成因導致多地淹水,過去的自然水域地貌影響至今未變,政府持續以基礎設施改善淹水問題,居民需提高警覺,避免在大雨時走低窪地區。

重點整理如下:
  • 台南淹水問題與其歷史地貌有關,過去屬於台江內海和鯽魚潭的地帶,因地勢不變,容易積水。
  • 台南的地名如大灣和阿堂鹹粥地區,顯示它們過去是水域的一部分,歷史痕跡明顯。
  • 仁德區的抽水站沿著昔日鯽魚潭設置,改善了淹水問題,即使雨勢強烈,也能迅速排水。
  • 台南歷史性的地勢導致每逢大雨可能淹水,居民需謹慎,在雨天應避免經過地下道等低窪處。
現今地圖比對畫出台江內海範圍,紅色線為荷蘭時期海岸線,由北到南沿山子腳、卓加港(七股鄉篤加)、含西港(西港鄉蚶西港)、管寮港(安定鄉管寮)、安定鄉港口、永康鄉洲仔尾至赤崁樓前。翻攝自「雲海龍吟」痞客邦
現今地圖比對畫出台江內海範圍,紅色線為荷蘭時期海岸線,由北到南沿山子腳、卓加港(七股鄉篤加)、含西港(西港鄉蚶西港)、管寮港(安定鄉管寮)、安定鄉港口、永康鄉洲仔尾至赤崁樓前。翻攝自「雲海龍吟」痞客邦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