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基因變異、環境荷爾蒙、家族病史、肥胖與飲酒等,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初期通常沒有症狀,需透過定期篩檢發現。部分患者因摸到腫塊、乳頭異常分泌物或腋下淋巴腫大才就醫。楊牧峻醫師表示,乳癌依HER2與荷爾蒙受體的陽性或陰性可分為四類,但近年醫學界發現HER2弱陽性這個新類型,介於HER2陽性與陰性之間,影響治療方式與預後。

楊醫師解釋,早期乳癌患者的治療方式會依腫瘤大小、受體類型及淋巴轉移情況決定是否需輔助性化療、電療或荷爾蒙治療。過去,癌症治療以化療為主,但會殺死正常細胞,後來發展出能精準攻擊癌細胞的標靶藥物。最新的抗體藥物複合物(ADC)結合標靶藥物的專一性與化療藥物的殺傷力,不僅能直接攻擊癌細胞,還能透過「旁觀者效應」影響周圍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生長。臨床試驗顯示,晚期HER2弱陽性乳癌患者,若為荷爾蒙陽性,存活期可從17.6個月延長至23.9個月;三陰性乳癌患者則從8.3個月延長至17.1個月。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自殺群組」洗腦 3男女揪團一起死!版主慫恿對話曝光「藏著一個惡魔」(獨家踢爆)

目前,抗體藥物複合物主要用於晚期乳癌的後線治療,但仍須根據患者病況、基因檢測與健康狀況評估。楊牧峻醫師提醒,根據國健署資料,定期乳房X光攝影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減少30%晚期乳癌發生率。符合篩檢資格的女性應定期檢查,尚未符合資格者則可透過自我檢查及早發現病灶,把握治療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