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4名知情人士說,今年4月,約40名參與者和觀察家齊聚新加坡東陵今旅酒店,包括亞洲太平洋區域的現任和退休官員和軍官,還有安全事務學者,在一場為期兩天的兵棋推演中模擬危機因應行動。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有些參與者考慮透過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統一行動,有些則連絡模擬的美國、中國、日本代表,商談開闢空中和海上特別通道以撤出外國公民。

消息人士說,最終浮現一個明顯結論:東南亞國家需要新加坡空運才有可能撤出各自的人民。

一名參與者說:「直到新加坡最後一刻介入之前,一點進展都沒有…他們找到一個撤離本國人民的辦法,並提議也把其他人撤出。」

這名參與者說,新加坡數十年來在台灣低調部署、培訓部隊,因此得以利用機場和飛機。但3名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直到推演結束,都未討論到關於新加坡如何與中國達成協議以確保撤離路線,或具體如何執行的任何細節。

4名知情人士說,推演情景並不反映官方政策,但扮演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的參與者,是依據模擬情境中至少9國政府的已知立場來行動。

他們說,除了新加坡、中國、台灣和美國之外,其他參與者還包括印尼、越南和菲律賓。

台灣的內政部移民署統計,將近100萬名住在台灣的外籍人士中,東南亞人占94%左右,其中印尼人、越南人、菲律賓人占絕大多數,日本人和美國人相對較少。

新加坡國防部表示,未參與這次「工作坊」,部內官員也未以任何身分出席。路透社詢問新加坡軍方在台灣的合作和針對台灣衝突發生時的撤離行動等規畫,國防部和外交部均未回覆。

中國外交部表示,中方一向堅決反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和台灣有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包括軍事對話與合作,中方對這次推演狀況也不清楚。

策劃這次推演的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在聲明中告訴路透社,參與者是以私人身分出席,研究所無法就「討論內容、出席人士或任何其他事項」置評。

台灣的國防部和東協秘書處均未回覆詢問。

美國國防部官員說,不清楚部內有任何官員參與這次推演。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安全學者唐安竹(Drew Thompson)並未參與這次推演,但他說,東南亞國家必須在推演和緊急事件討論之外,與台灣建立有意義的非官方關係,尤其是台灣軍方。

唐安竹說:「這次的重點是,計畫是一回事,但還需要管道和關係來付諸實行…新加坡長期保有這些關係,菲律賓則正在建立關係,但其他東南亞國家是否有非官方網絡可在衝突發生時與台灣有意義接觸,仍是可討論的問題。」

菲律賓外交部告訴路透社,政府針對台海緊急狀況已有應變計畫,惟未透露細節,並表示馬尼拉「因地理接近和菲律賓僑民在當地,有對台灣的正當利益」。

印尼及越南外交部未回應置評請求。日本防衛省也拒絕評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