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監測涵蓋73件食品,包括食米、蔬果、水產品、蛋品、嬰幼兒食品等,結果發現5件產品的鎘含量超標,主要來自水產品、蔬果及油籽類。違規產品一旦被檢出超標,必須立即下架,並由地方衛生局監督業者改善。然而,後續複查時,丁香魚與黃金亞麻籽現場已無產品可供檢驗,僅能列管追蹤,而澎湖海膽複驗仍不合格,遭罰款3萬元。

此外,2件違規的巴西蘑菇業者無法提供來源資料,也各被罰款3萬元。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品業者必須保存產品來源紀錄,否則將面臨最高300萬元罰鍰,甚至可能被勒令停業。若違規食品已流入市場,主管機關還可沒入並銷毀相關產品,確保食品安全。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100件宅配每天來!台中男遭冒名訂貨千萬元崩潰 懷疑他幹的 (獨家)

食藥署表示,食品中的重金屬可能來自天然環境或工業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容忽視。為維護國人飲食安全,當局將持續監測食品中重金屬含量,違規者將依法處罰,並列為後續加強稽查的重點對象。

食藥署提醒消費者,選購食品時應注意產品來源,並避免長期食用可能含有重金屬的高風險食物,以降低健康風險。業者則應嚴格把關產品品質,確保食品安全,否則將面臨重罰,甚至影響營運。

重金屬抽驗結果。食藥署提供
重金屬抽驗結果。食藥署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只穿厚外套不夠!寒流要「穿3層衣」 順序錯了恐失溫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