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The Nation》報導,泰國為了換取美國將關稅調降至19%,做出了以下10件事:
1.逾萬項美國商品零關稅:
泰國對總計約1萬1000項的美國進口商品實施零關稅,這些商品主要為泰國不生產或產量不足的商品,包括醫療器材、先進汽車零件和專用食品等。

2.減少非關稅壁壘(NTBs):
泰國承諾減少各種障礙,包括美國商品的衛生法規、海關程序和認證流程,包括採用「清關後審核」制度,允許貨物先通關再展開檢查,從而加快流程並降低美國出口商的成本負擔。

3.開放東部經濟走廊(EEC)和基礎設施投資:
向美國企業提供快速通道服務和投資促進委員會(BOI)激勵措施,重點在3個關鍵領域:清潔能源、半導體/資訊通訊技術(ICT)和物流。要將泰國打造成美國在東協的重要投資中心。

4.採購美國能源和飛機:
公私部門共同準備從美國公司購買液化天然氣和波音新型飛機。預計將有助於減少泰國對美國持續的貿易順差。

5.承諾5年內將貿易順差減少70%


推薦新聞:正妹助教又被男客「一桿進洞」 撞球間嘿咻影片再曝光一樁


6.採用新的原產地規則(RVC):
泰國同意實施彈性較低的產品原產地驗證制度,防止中國商品繞道泰國後進入美國市場。

7.降低美國數位/雲端服務稅:
為美國數位服務公司提供為期2年的5%臨時免稅政策,鼓勵美國加大對泰國的技術投資和服務提供。

8.擴大美國農產品進口配額:
增加美國玉米、大麥和大豆的進口配額,旨在支持泰國的動物飼料產業,並滿足美國農業部門的需求。

9.保護部分戰略商品:
泰國將保留關鍵戰略商品的現有關稅,包括米、糖、加工水果及競爭激烈的泰國食品業產品等必需品,旨在保護國內農民和生產者。

10.遵守泰柬停火條件:
儘管貿易協定中沒有正式規定,但泰國「緩解邊境緊張局勢」的意願,被視為美國決定降低互惠關稅的潛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