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社》報導,民眾赴海外旅遊,若是慢性病患有日常必須服用的藥物,或是個人特殊用藥,最好攜帶充足藥量,也可準備腸胃藥、退燒藥、感冒藥、止瀉藥、痠痛貼布、OK繃等一般藥品,以備不時之需。然而,還是有些突發疾病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日本觀光廳2023年統計,外國觀光客每個月有4%、約12萬人在旅遊期間身體不適,其中約6成是感冒,而最令人困擾的問題是語言不通。有感於醫療機構需要完善接納外國患者,日本設立「接診外國患者醫療機構認證制度」(Japan Medical Service Accreditation for International Patients, JMIP),由第三方評估醫療機構的多語種診療指南,以及是否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等,判斷醫療機構體制是否有助於接待外國患者,獲肯定者就能獲得認證並納入系統。
推薦新聞:她給罷免二階連署3點建議 「一定要有定點」有效率才會高
JMIP網站目前提供日文、中文、英文、韓文版本,並有檢索系統,可選擇所在地及想要診療的科目。從常見的內科、外科、呼吸內科、牙科、兒科、眼科等,細分至風濕病科、腦神經外科、精神科等。以東京都為例,得到認證的內科醫療機構有15家,位置從市中心的惠比壽、新宿、五反田,到較偏遠的府中市都有。
另外有33萬名醫師會員的日本M3集團旗下醫療人資公司M3 Career,將在2月左右開始試用專為服務外國住宿旅客的線上看診服務Hotel de DOCTOR 24,提供22種語言的醫療翻譯,可以讓旅客在客房內隨時看診,再到附近藥局拿藥,主要針對感冒、頭暈、皮膚搔癢等旅客常見的症狀提供診療。
目前網站共有日文、英文、中文、韓文、法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多個語言版本,但費用並不便宜,首次使用須支付5.5萬日圓(約1.2萬元台幣)並下載應用程式Zoom,就可以在線上看診。
至於就醫費用,在日本短期滯留的外國人屬自費醫療,醫療機構可自行設定價格收費。許多醫院會運用「診療報酬點數表」,以「1點要支付某某日圓」來設定外國人的醫療費用,部分醫療機構還會收取「翻譯費」等額外費用。
由於外國患者需要口譯和翻譯,必須比一般病患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加上沒有保險,又有欠費追不回來的風險,許多日本醫院會對外國患者收取較高醫療費,甚至可能是一般病患的2至3倍。根據實際調查,如果外國患者去門診治療咽喉炎,費用是日本患者的1.31倍、過敏蕁麻疹是1.56倍、出血性膀胱炎是2.21倍,如果是必須住院的膽管炎會高達2.92倍。如果是重症肺炎住院,費用可能高達3.6倍。
另外台灣目前在全球超過100個城市設有駐外館處,國人旅外若發生急難情形時可提供必要協助。日本各地由不同駐處負責,台灣目前除了在東京設有代表處,在大阪、福岡、橫濱、那霸、札幌都設有辦事處,國人可撥打相應的駐處緊急電話尋求協助。
延伸閱讀:大S猝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