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子宮內膜癌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不當的荷爾蒙補充、肥胖、早經或晚停經、未生育、以及部分藥物使用,如治療乳癌的泰莫西芬。

「台灣癌症基金會」強調,肥胖者更應警惕,因為脂肪會轉化荷爾蒙成雌激素,過多的雌激素會增加罹癌風險。此外,糖尿病、高血壓及特定家族病史如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直腸癌(HNPCC)等,也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年輕女性,尤其在肥胖或月經異常的情況下,應特別注意這些警訊,早期檢查是防治的關鍵。

子宮內膜癌可分為兩種類型。第一型是雌激素依賴型,通常發生於較年輕且肥胖的女性,這類患者的預後相對較好。第二型則與基因缺陷有關,通常影響較年長的女性,治療難度較高。這些癌症可進一步細分為子宮內膜樣腺癌、乳頭狀漿細胞癌、黏液性腺癌等,當中以子宮內膜樣腺癌最為常見,占75%至80%,其預後較好。

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症狀為不規則陰道出血,尤其在停經後,未停經者則可能出現經血過多或不規則出血。其他症狀還包括異常分泌物、腹痛,甚至疲倦與體重下降。若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13萬人腹瀉「諾羅兇猛到中秋」!開學腸病毒流感殺到 5款疫苗將開打

子宮內膜癌常見的檢查方式包括陰道超音波、子宮內膜組織切片、子宮內膜搔刮術等,必要時可進行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MRI)以確認癌症是否擴散。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首選,特別是早期患者,可透過切除子宮及相關器官來達到治療效果。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和荷爾蒙治療則是輔助方式,針對不同階段的癌症做進一步處理。對於已經擴散或轉移的患者,手術可能無法完全治癒,因此需要透過這些治療方式來減少癌細胞的擴散和復發。

子宮內膜癌的預防重點在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體重、定期體檢,尤其是在更年期的女性應該謹慎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完成治療的患者需定期進行追蹤檢查,包括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以確認是否有復發跡象,並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後續治療。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41歲新婚男「1分鐘繳械」 竟是更年期提早報到!靠這招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