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針對2例屈公病特殊病例說明,表示其中兩例為北部地區的本國籍民眾,他們在印度旅遊期間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及紅疹等症狀,回台後被初步懷疑為登革熱,但經疾管署檢測確認為屈公病。目前兩位患者已在家休養。另一例則為中部地區的民眾,返台後未立即就醫,最終確診為屈公病。

林詠青解釋,屈公病與登革熱有相似之處,都是透過病媒蚊如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傳染,而非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屈公病的潛伏期為4至8天,感染者血液中會出現大量病毒,若此時被蚊子叮咬,病毒將會再度傳播。屈公病的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及關節炎,約有七成患者會出現此類症狀,持續時間為三至七天。此外,約有五成患者可能在康復後的數週內仍感到倦怠,並持續關節疼痛,影響正常行動。

推薦新聞:颱風天電線繞頸險死!台大醫院神救援 氣管全毀重建首例登國際期刊

林詠青進一步指出,儘管屈公病較少引發重症或死亡,但對於新生兒、65歲以上長者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群體,仍然存在併發症的風險。他提醒,暑假結束後,屈公病和登革熱的病例數往往會有所增加,進入九月後,北部和中部地區需特別警惕登革熱的群聚感染,疾管署將持續加強監控與防範措施。

林詠青呼籲民眾出國時應做好防蚊措施,回國後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療人員旅遊史,以便及早診斷和治療,同時也要配合防蚊措施,避免疾病在社區中傳播。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貓空賞月抽大獎!9/14起購買1日優惠票贈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