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青年學者Myron Cohen (孔邁隆) 1964年來到台灣進行長期田野調查,並選擇美濃小鎮作為研究據點,研究期間居住獅山里大崎下,是美濃區第一位外籍「榮譽鎮民」,也是首位榮獲行政院客委會「一等客家事務專業獎章」的外籍人士,他以高雄美濃客家為研究主題,長期致力於美濃客家傳統生活的探究,更說得一口流利客語。孔邁隆之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任教,其研究論文全集由高雄市客委會收錄保存。
孔邁隆以外籍人類學家的觀點,融入當代美濃客庄的日常生活,留下逾5,000張珍貴照片,其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推動美濃走入國際學術研究殿堂,保存客庄變遷珍貴的歷史紀錄。
今年是孔邁隆教授來美濃的60週年,也是這位人類學大師甫正式退休的時刻,高雄市右堆愛鄉文教基金會宋廷棟董事長特別邀約教授於7月7日以「60年瀰濃與客家研究所見」作為榮退演講會。並與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鍾秀梅教授、高雄師範大學客家研究所洪馨蘭教授及龍山國小張二文校長、民間學者黃阿彩先生進行座談。
熱門新聞:海豚擱淺臺南秋茂園!海巡協同鯨豚研究中心共同搶救 原來是這種海豚
孔教授是人類學家,美濃庄內的婚喪喜慶都是關注焦點,以人類學家的態度深入客家生活裡,領略客家禮俗並以影像文字記錄六○年代美濃農村,成為現今回顧六十年前最珍貴的影像。2014年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將孔教授所研究捐贈給美濃客家文物館的影像文件出版《回望二十世紀的美濃》。
今日演講會在美濃龍肚國小視聽教室舉行,全場爆滿,行政院客委會主委古秀妃、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高雄市右堆愛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宋廷棟、成功大學台文系教授鍾秀梅、高雄師範大學客家研究所洪馨蘭教授、屏東大學社發系副教授吳品賢、陽明交大客家學院教授簡美玲都都到場。
孔邁隆演講前先與當年被他拍到的美濃鄉親一一合影,孔用華語演講說,他回憶當年會到台灣是因為對客家文化有興趣,想以客家社會作為研究主題,看到資料說,廣東客家人在太平天國時,有移民到廣東北部、台灣、四川、香港,中國當時無法去,香港新界是有不少客家村子,但年輕人多不在,都是老人,覺得不夠理想,他來台灣向中研院請教哪裡有傳統的客家社群,大家都說是美濃,1964年他就來了,發現有好大的家庭組織,就待了一年半,以美濃的家庭組織為論文,後來出版成書。
孔邁隆說,他有個朋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巴博敦也是研究客家,1971、2年間兩人合作研究,在把美濃當社會系統,拜訪蒐集清朝資料,結果收到非常豐富資料共225件古文書,很多人幫忙,要說說不完,非常謝謝大家。
孔邁隆發現,最早的美濃住民其實是平埔族塔樓社人,古文件記載嘉慶年間才賣給台南漢人瀰濃土地,但要求番租,這份文件是1803年簽約,還是整個庄都賣給姓林的人,因為林有幫清國政府做事,但這也不是林的私產,只是在管這個財產。
同為美濃人的行政院客委會主委古秀妃感謝孔邁隆教授60年前來到美濃,留下無數珍貴的影像與研究資料,讓各界得以瞭解當時美濃人的日常生活。大家常說客家精神就是硬頸精神,但客家不只是硬頸,還有友善,對於一位外國教授在60年前來到美濃,美濃人、龍肚人所展現的熱情友善與多方協助,更是客家精神的重要一環,承蒙大家共下成就這樣一件美事,讓這些感動人心的客庄日常影像得以保存應用。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說,孔教授的照片紀錄60年前的美濃農業、風土人情,非常珍貴。
右堆愛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宋廷棟說,這一場盛會緣起於今年4月底,高雄市右堆愛鄉文教基金會執行「美濃雙桂書院創建者林偉麟及其家族調查研究」過程中,他發e-mail向孔邁隆教授請教一個清代歷史的問題,孔教授平易詳實回覆問題時順帶提到即將從哥倫比亞大學退休,且將在7月初來訪台灣,希望到時候能見到面。他聽到這消息真是百感交集,並希望孔教授能回來美濃作一場演講。孔教授根本不計較演講酬勞就一口應允,他心下掐算孔教授進入大崎下開始田野恰逢大崎下詩人鍾永豐出生未久的1964年初,今年不就正好60週年,當下感受到一個歷史時刻的悸動!
宋說,籌辦過程搜尋曾是孔教授鏡頭下的影中人物,發現當年比孔教授年長的鄉親幾乎都已離世,歲月催人老這也是可預期之事,當年出生的嬰兒也已經是60耳順之齡了!幸好2014年高雄市客委會委託本基金會製作「回望20世紀的美濃」一書時,幾位年輕優秀的文化工作者已經耙梳清楚了相關脈絡,使得基金會可以順藤摸瓜地聯絡上在世的部分影中人。至於他們1964年出生的新生兒被拍到者,熟人中就有3人,再找幾位同學也不是難事,可以跟孔教授一起誌記紀念這可貴的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