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耀曾在立法院表示,隨著科技發展,相關素養也應融入教學,因此啟動下波課綱研修前置作業,並把數位學習、AI(人工智慧)應用納入課綱範疇。不過後來他在首次出席教育部的部務會報強調,108課綱一路走來,對於未來人才培養沒有問題,縱使沒有法律明文規定課綱10年就要修訂1次,仍要針對目前現況有些微調作為,而且118課綱不是為了修而修,其實並不存在。

國教盟對此回應,非常認同隨著科技的發展,教育體系需要適當調整跟上時代步伐的想法,然而108課綱實施至今即將屆滿5年,共有3屆畢業生,更該儘速提出完整、公開而且具有統計數據、論述的檢討報告,而不是僅參考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的結果。

國教盟表示,近年包括學生團體、家長團體以及教師團體,均已陸續發表對於108課綱相關調查,惟獨身為全國教育最高主管機關、課綱推動單位的教育部迄今未曾發表任何調查與檢討報告,實在說不過去。

 

國教盟認為,108課綱已是台灣歷年受到外界最多關切、參與討論的課綱,具有相當的理想性與前瞻性,但在執行層面卻有問題,造成許多學生、家長及老師並對課綱怨聲載道,包括選修課程開設明顯存在城鄉落差,除了種類不夠多元,也讓許多學生無法選到自己想要選修的課程,應該更早在國中、國小階段開始讓孩子適性探索,並且透過跨校、與大學端合作開設更加多元的選修課程。

國教盟提到,108課綱各個學習領域學習重點已經不少,加上9大素養以及素養教學衍生的活動、任務、探究與實作,以及19項議題融入等,造成課程滿載與教師負荷問題,在這方面也應再做整合,而且課程諮詢教師的設置流於形式,導致缺乏生涯進路輔導能力,並且無法有效針對學生進行個別化輔導、提供幫助,而當學生需要諮詢,往往優先求助導師或相關領域的任課老師。

國教盟接著指出,雙語政策推動反而擴大學習資源落差,學生原本英語能力不佳,連帶弱化其他科目的學習並且加大學習M型化,因此相關師資培育也應納入108課綱一併規劃,另外國高中階段本土語言學習時數增加,未在原本總綱規劃之中,反而壓縮高中階段保留的選修空間。

國教盟呼籲,108課綱實施強調素養導向、課程活化,然而教學現場只有少數教師具備課程研發能力,但要真正落實課綱精神理念,還需仰賴教師專業精進、教學方法及與學生互動方式的調整改變,因此應該持續推動強化教師專業社群,提升精進教師專業與教學技巧,更進一步從師資培育著手,才能根本上讓課綱理念在教學現場有效實踐。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下午12縣市大雨特報來襲 本週午後陣雨下到「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