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味」是指,皮脂中的棕櫚油酸與過氧化脂質增加。當這兩樣物質結合後被皮膚的細菌氧化、分解,就會產生2-壬烯醛,進而使人散發老人味,不少人認為是夏天相當尷尬的存在。
中醫師王大元在臉書粉專分享指出,特殊體味與性別、疾病、飲食習慣和流汗多寡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人的汗腺分成兩種,一種是小汗腺(又稱為外分泌腺),負責分泌無色無味的汗水,小汗腺遍佈全身,能夠調節體溫和身體代謝;另一種是大汗腺(又稱頂漿腺),主要分佈在腋下、私密處、肚臍和乳房周圍,與體溫調節無關,這種汗液濃稠混濁,其內含有角蛋白,容易被皮膚表面的不同細菌分解,因而產生屬於你自己的特殊氣味。
推薦新聞:醫列「10大NG」傷胃行為 吃燒烤、炸物、喝咖啡都上榜
以中醫觀點來說,「體味」多與體內脾胃濕熱、肝火旺盛或腎精虧虛有關。「脾胃濕熱」常和飲食習慣有關,喜歡吃燒烤油炸、辛辣甜膩或菸酒不離手,容易導致脾胃濕熱內盛,汗水內的代謝物當然也就跟著變多。「肝火旺盛」則與壓力過大、情志因素有關。第三種則是「腎精虧虛」,年過40歲,身體逐漸退化,皮脂腺的功能也變得不平衡,四肢末梢的出油量會減少,但是頭面部和胸前卻大量分泌油脂,脂肪酸被細菌氧化形成一股老人味。
王大元分享,減少精緻飲食和重口味可以有效改善,此外衣物上可選擇透氣的棉絲質料,並且在流汗後馬上擦乾或是外出可多帶一件衣服替換,此外洗澡時可使用殺菌或抑菌的沐浴產品,但不要過度使用,因為皮膚表面同時存在好菌與壞菌,我們只需改善菌叢種類和數量,而非徹底清除他們,另外止汗劑和止臭劑可以防止體味蔓延,但須適量即止,因為使用過量容易阻塞毛孔,而且過度抑制流汗,反而會使體內熱氣無法蒸散。
王大元指出,中醫觀點面對老人味時,可服用調和營衛或斂汗滋陰的藥物(像是玉屏風散、生脈飲、黃耆、龍骨、牡蠣或桂枝湯加減等),也可多按摩或按摩手部的內關、神門等,茶飲方面可以喝一點黃耆水(一兩黃耆加入2升的水煮沸後,轉小火再煮20分鐘放涼即可),對於止汗的效果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