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平教育二十年,六大問題要往前!」多名跨校學生組成的「性平教育20年學生倡議連線」今日在立法院齊呼口號,認為20年前上路的《性別平等教育法》,縱有歷次多次修正以及實務運作,仍在數位時代的網路敵意環境性暴力、校園性暴力的法律定義和處理方式、實質的性別平等教育、性平會的性平意識及量能、不同領域和學校的性別平等、多元性別學生處境等問題被忽略,加上近年不斷傳出引起社會譁然的重大性平爭議,已讓身為數位與性平教育雙重原生代的他們,決定出面共同發聲,目前已獲38名學者、教師以及48個民間團體連署,連署人數持續增加當中。
台灣大學前學生會性別工作坊負責人陳思捷指出,存於線下、網路線上的敵意環境式性別暴力需被重視,網上針對多元性別群體、女性的敵意言論不勝枚舉,面對這樣的情況,她說首先應將《性騷擾防治法》定義的敵意環境式性騷擾明文納入性平法當中,能讓潛在申請人清楚知曉敵意環境屬於性別事件的處理範疇,不要漏接任何一名校園成員;應由教育部調查網路敵意環境樣態、制定標準,鼓勵網路平台業者建立自律規範,啟動適當隔絕機制,並將處理流程在校內校外皆入法化;倘若發生網路敵意環境事件,校園性平會應要主動表態,提供關懷及協助。
推薦新聞:獨家|鋼琴師戀女童「伸入衣服搓胸」!彈錯竟罰「打頭或摸身體」 還在國小任教
政治大學現任性平會學生委員何傑恩說明,性平法對於性暴力的定義仍沿用刑法「違反意願」概念,而在實務運作要求嚴苛的刑法證據法則。他以作家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筆下的角色房思琪為例,表明若在人與人真實的關係存在權勢,「意願」就會變成不再可靠的概念,建議使用近年婦女運動倡議的「積極同意」,意即要求和對方發生性行為之前,必須事先詢問對方意願,得到對方的有效的同意後,才能與對方發生關係。
清華大學性平會學生代表吳青軒認為,學校如未積極開設符合學生需求的性平教育課程,將離教育的立法初衷越走越遠,現在的教育現場充滿矛盾,鼓勵學生探索性別的多元可能,但在課堂上仍充斥缺乏性別敏感度的發言,雖有期待學生具備性別平等意識,校園的性別教育量能卻不平等分配,學生未被給予接觸性與性別需要的資源與工具。
推薦新聞:新北10歲女童「失蹤」 書包在公園被找到!竟是這原因逃學
吳青軒主張,大專校院廣開性別相關課程,定期舉辦性平教育講座或活動,且要透過修法或以下級法規命令落實教育。此外,他也指出性平教育涵蓋多元面向,包括性別教育、情感教育及性教育等,校園性平會也應定期檢視認列課程是否符合性別平等教育精神,提供師生推薦、不建議認列之管道,成立制度化性平教育評鑑機制。
台灣大學前性平會學生委員余東栩指出,校園性平會在「處理案件的量能」與「委員會的透明度與專業度」都有需多改進的空間,性平會缺乏足夠人力與資源,承辦人員難以顧及眾多案件的所有細節面向,甚至有些學校沒有專責性平的行政人員。他也認為,各級學校的性平會應該至少具有一名性別、教育、輔導、社工或個案管理背景的專責人員,且將城鄉的差距納入關注,落實資源正義分配。
推薦新聞:28歲女自曝「交往6男實錄」 網友一看她背景:直接扣分到不及格
教育部性平會委員、台北大學學生楊昀臻表示,性平教育沒有局外人,應該針對個別差異及特殊性進行個別化調整,尤其包含軍警、矯正、餐飲、護理、藝術、宗教、特教學校,像是體育教育需要邀集專家學者及學生代表,討論按照男女分流選課、教學、測驗的適當性,避免忽略女性、多元性別學生的受教權益;軍警學校性別氣質的敵意環境、護理學校二元性別的制服、藝術教學模糊的身體界線,應由教育單位訂定指引。
陽明交通大學學生會交通分會會長麻筱祺表示,現今校園仍未積極正視多元性別學生處境,校園制度、環境基於二元順性別想像設計,好比宿舍選擇、如廁、性別資料蒐集運用,再到實際課堂點名,多元性別學生的校園生活日常充滿挫折,校方應更積極支持多元性別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