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社》報導,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昨晚指出,過去米酵菌酸中毒案例發生在中國、印尼、莫三比克等地,多是在生活水準較低、環境較差的地方,且多與自製或發酵食品有關,若是正規生產、經過適當滅菌,應較不會發生。


推薦新聞:米酵菌酸「粒腺體毒素」多可怕? 醫師:造成全面性細胞死亡


楊振昌認為,這次台灣的中毒情況發生在百貨公司內餐廳,並不是環境髒亂的地方,因此要搞清楚究竟是什麼過程遭到污染。他認為過去國內因為沒有發生過,所以不會進行常規檢驗,後續可能要參考其他曾發生案例國家的規範,考慮是否要像黃麴毒素一樣,對玉米、穀類等高風險食品做常規檢驗,並訂定檢驗標準,且對於相關食材製程到餐桌等環節,都應有規範。

這次事件也導致不少民眾擔憂不敢外食米製品,楊振昌則認為大家不用過度恐慌,因為雖然米酵菌酸致死率在3成以上,但即便是中國,2010至2020年共19起事件、140人受影響,顯示「不是那麼常見的事情,即使在國外也不常見。他認為只要食物製程各環節有注意、適當滅菌、妥當存放,生產後盡快食用,不認為會頻繁發生,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街貓版「阿波卡獵逃」太精采 90秒追逐激戰吸睛650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