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社》報導,參與衛福部專家討論的毒物科專家、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米酵菌酸毒素最開始在印尼被發現,因當地名為Tempe bongkrek傳統椰子發酵餅導致數起中毒事件。另外,米酵菌酸也會出現在米製品,都是發酵過程被罕見細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污染。


推薦新聞:KIMIKO「童年10大無用才藝大滿貫」 媽媽:沒結果也是種收穫


顏宗海表示,溫度在攝氏22到33度間、酸鹼值中性,是米酵菌酸最喜歡的環境。中國、印尼、非洲都有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的案例,毒素會直接攻擊人體細胞負責製造能量的線粒體,影響細胞呼吸,只要1毫克就會致命。但台灣過去從未有過相關案例。

顏宗海指出,如果吃入遭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類似急性腸胃炎症狀,甚至可能1天之內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率達4成以上,更可怕的是沒有解毒劑,僅能提供支持性療法,如呼吸衰竭就插管、休克就打強心劑。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北市年長者健檢開跑!下個月搶先登記 骨密肌力方案增1.8萬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