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早期治療效果佳但死亡率卻持續攀升 應建立早期乳癌80%完整治療的保護傘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於14日舉辦「2023健康投資座談會 – 健康效益評估從早期乳癌開始」,邀請醫界、學界、以及病友團體一同探討,在健保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以「投資健康」觀點投注醫療資源,早期乳癌因具備人數多、治療效果佳等特性,是相當合適的投資項目,呼籲政府應以早期乳癌先行,作為範例以建立更完善的健康效益評估機制。

乳癌在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的情況下,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且乳癌是WHO建議可以經由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癌症。我國台灣乳癌篩檢成效良好,60% 乳癌確診者皆為早期,但死亡率卻持續攀升,主因來自乳癌癌友在早期發現後,無適合藥物,出現治療斷鏈的窘況。

高雄市大同醫院副院長陳芳銘指出,早期乳癌的輔助性治療是死亡率下降的重要關鍵,但因台灣健保給付限制問題,導致治療端銜接與國際趨勢存在差異,讓台灣的存活率無法達標。以HER2乳癌為例,陳芳銘進一步強調,雖然有健保給付標靶藥物,但給付卻有淋巴移轉的限制,讓確診早期的病患因無法負擔高額藥費,未能接受標靶治療,進而造成淋巴轉移的患者因有接受標靶治療,10年存活率高於淋巴沒有轉移的早期患者,顯示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早期乳癌藥物在近十年進展快速,各類新藥陸續在台上市。陳芳銘表示,目前HER2乳癌在台灣雖有給付標靶藥物,但仍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在之後會出現復發或轉移的情形,現在已研發出雙標靶治療新藥,並且為國際治療指引建議之標準治療,可進一步降低3成復發率或死亡率,但健保已逾十年沒有納保早期乳癌新藥,造成台灣乳癌治療成效難以跟上國際。

同時陳芳銘也指出,乳癌治療發展已邁向全身術前輔助治療階段,目前約有六成的乳癌病患在術前使用藥物治療,台北榮民總醫院研究也指出,患者在手術前使用雙標靶藥物後,腫瘤完全消失比例從4成提高至6成,術後持續進行輔助性治療可提升治癒率,進而減少患者疾病復發至晚期所造成的長期治療負擔。

為避免乳癌復發或轉移而造成龐大的醫療資源支出,他呼籲針對疾病進程較快速的高風險乳癌,於早期治癒疾病應為首要目標,在制定政策上,健保署應考慮提供80%的完整治療保護傘給早期乳癌的病人,且符合治療指引藥物應盡快納入給付。

高雄市大同醫院副院長陳芳銘表示,逾十年無新機轉藥物健保給付於早期乳癌,台灣乳癌治療難以跟上國際。
高雄市大同醫院副院長陳芳銘表示,逾十年無新機轉藥物健保給付於早期乳癌,台灣乳癌治療難以跟上國際。

「第六局再上場就沒用了」 乳癌確診後無法使用一線用藥 存活率無法提高

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趙祖怡指出,2008年台灣乳癌平均存活率為84.2%,2020年提高至89%,如此成效要歸功於完整的篩檢政策,將原先診斷可能為第二、三期的病人,提早發現推進到第一、二期。但從治療成果的角度來檢視,趙祖怡進一步說明,以期別做比較,台灣任一期別治療都比美國來得好,但總體存活率卻仍輸美國(約90%),其中可能的原因是,篩檢出來的病人只能使用二線的藥物,無法達到使用一線藥物的效果,讓存活率無法提升,「就像打棒球一樣,好的投手應該在一開始就上場,到了第六局再上場就沒用了。」

趙祖怡建議,健康投資的選擇與股票投資相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必須挑選效益最大的投資標的,而早期乳癌治療後5年存活率高,預後良好,可以說是在所有疾病裡面是最好的投資標的之一,並提議可以參考過去給付肝癌的免疫治療,邊做邊檢討,若成效不好,可停止給付。目前給付判斷多參考真實世界數據來決定,趙祖怡表示,真實世界數據固然重要,但若要等到數據出來才決定,對於癌症病患來說太晚了。

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趙祖怡指出,早期乳癌只能使用到二線藥物,是使存活率無法提高的原因。
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趙祖怡指出,早期乳癌只能使用到二線藥物,是使存活率無法提高的原因。

乳癌已建立蒐集生活品質資料系統 可了解早期乳癌藥物成效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乳醫外科主任黃其晟表示,癌症篩檢由國健署執行,對於乳癌防治成效功不可沒。但篩檢結果仍會有偽陽性、偽陰性的情況,今年衛生福利部提出「陽追計畫」,整合跨部會,與健保署一起投入資源,讓乳癌篩檢與疑似異常個案複確診的陽追率都有效提升,更加精進了我國篩檢成效。

針對乳癌治療端,黃其晟表示,目前乳癌已有健康照護系統,可獲得第一手乳癌病人的治療情況、預後資料,相較其他癌別,乳癌可取得更加完整的生活品質改善數據。不過目前填寫誘因不足,若政府提供配套讓醫病提升填寫率,可更全面了解早期乳癌患者治療後情形,建立相關投資健康指標,納入醫療科技評估討論中,藥品的審查與評估將更貼近病患治療真實歷程。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乳醫外科主任黃其晟指出,相較其他癌別,乳癌可取得更加完整的生活品質改善數據。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乳醫外科主任黃其晟指出,相較其他癌別,乳癌可取得更加完整的生活品質改善數據。

強化新醫療科技 成立專責辦公室與癌症新藥基金 提升新藥給付量能

針對早期乳癌用藥納保問題,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表示,健保署在資源有限下,無法依食藥署核准適應症來給付給所有的病人,健保署會依臨床實證資料,先行納入給付予最有效的族群。後續會持續收集新的實證資料或真實世界資料,並經過醫療科技評估效益,逐漸擴增或限縮給付。

黃育文指出,我國在治療上需要新的思維,健保署今年很積極努力於跨部會橫向對話與合作機制上協調,從前端預防、篩檢陽追、資訊系統整合資料分享合作都在討論中,但經費來源相當複雜,需要再給健保署一些時間蒐集各方的意見、作法、整合規劃。

此外,黃育文也說明,健保署未來也會強化醫療科技,明年用於新醫療科技的預算將是今年的兩倍,且在2024年1月1日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會成立專責辦公室,明年各界期待的新藥給付量能、新藥(癌症)基金,將會有顯著的擴充與推進。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表示,未來成立新的醫療科技評估中心專責辦公室,癌症新藥基金。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表示,未來成立新的醫療科技評估中心專責辦公室,癌症新藥基金。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憋尿有3大風險!上限次數曝光 這些人應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