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林家祥、光電系副教授吳品頡以及光電系博士生黃士修、電機系碩士林庭萱等團隊,共同進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前瞻衛星成像之數學理論與超穎光柵設計」,花費兩年多時間研發出全新的奈米級高光譜影像設備,未來預計架設在微型衛星上,透過筆尖大小的設備與運算,能從高空分析地面物的質地與成分。

林家祥表示,衛星朝向低軌道與微型化發展,大大擴大應用面,未來將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其中,高光譜衛星能藉著不同的波長,分析影像的成分與質地,可正確判斷地面上的綠點是坦克或是草地,目前只有NASA等極少數單位擁有高光譜衛星,但這龐大設備要裝在近乎掌上型的微型衛星上,更是困難重重。

高光譜衛星可藉著不同的波長來分析影像的成分與質地,但傳統設備相當龐大。校方提供
高光譜衛星可藉著不同的波長來分析影像的成分與質地,但傳統設備相當龐大。校方提供

成大團隊結合軟硬體的專長,合作開發微型高光譜成像技術,設計出奈米級的「多波長斜聚焦超穎介面鏡」。吳品頡說,由多重共振電漿子超穎原子構成,高光譜設備大幅縮小,「用肉眼都看不到的東西拍出高光譜影像,實在讓人興奮。」

吳品頡、林家祥進一步表示,設備縮小缺點是拍攝出的影像不夠清楚,團隊再出全新的機器學習理論,藉由「凸優化」,不需要大數據就能深度學習,即使只輸入4幅圖像,也能將光譜通道數量,經由運算擴展到18個,重建高保真度的光譜影像。實驗結果也顯示,與一般高光譜設備的誤差僅僅約2%,大大突破這項技術的限制。

論文刊登在全球頂尖「自然(Nature)」期刊的子期刊上,圖為期刊首頁。校方提供
論文刊登在全球頂尖「自然(Nature)」期刊的子期刊上,圖為期刊首頁。校方提供

成大指出,這項研發為超穎介面光學的雙重突破,被視為高光譜成像技術的新里程碑。下一步希望結合不同領域,發展出台灣第一顆自主高光譜微型衛星。論文「Metasurface-empowered snapshot hyperspectral imaging with convex/deep (CODE) small-data learning theory」已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1.5萬鄉親站出來力挺! 侯友宜批民進黨貪腐允當選總統平反苗栗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