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明,池水檢驗檢體需濃縮及前處理,續抽核酸進行PCR,若陽性尚需定序。且因環境檢體之核酸濃度品質不如人體檢體,可能需重複復驗。
疾病管制署昨日公布一名北部30多歲女性,近期無國外旅遊史,發病前曾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今(2023)年7月26日出現頭痛及肩頸僵硬症狀,後續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頸部疼痛抽搐就醫,後續病程進展快速,於8月1日死亡。
診療醫院通報不明原因腦炎,採集檢體送疾管署實驗室檢驗,確認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感染所導致的腦膜腦炎,地方衛生單位已對該室內親水設施進行環境採檢以釐清感染源。曾淑慧表示,檢驗結果最快1周出爐,慢則2-3周。
專家籲追查水源是否遭自然界污染
台灣寄生蟲學會前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福氏阿米巴原蟲主要存在於野外流速緩慢甚至接近死水的池塘、小湖泊,自來水經過氯處理或海水都不利於生存。該室內親水設施若都接用經氯處理的自來水,照理不會有問題,有可能額外加氯的濃度不夠,或者自來水遭自然界水源污染。
黃高彬認為,應該要追查是否引用自然界水源,不過單純引用地下水也不容易有福氏阿米巴原蟲,除非地下水被地面上自然界水源污染,重點在於自然界水源。另外,福氏阿米巴原蟲離開水源就會死亡,不可能殘留於民眾腳上再污染泳池水。
「民眾無須過度恐慌」,黃高彬表示,游泳池的水質基本上都是安全,比較危險是在溫泉,福氏阿米巴原蟲能生存於46℃的溫熱環境中,在更高的溫度下也可短暫存活,若溫泉水的溫度不夠高才要小心。
喝到或耳朵進水不會感染食腦蟲
黃高彬指出,人類不慎吸入帶有福氏阿米巴原蟲的水,原蟲會從鼻腔沿著嗅覺神經、鼻中膈往上跑,到達腦部中樞神經,在宛如豆腐般的腦組織內鑽來鑽去造成破壞,包含神經組織。不過,嘴巴吞到水中的原蟲或耳朵浸水都不容易進入中樞神經。
福氏阿米巴原蟲致死率高達99%,黃高彬解釋,因為起初症狀是發高燒、嘔吐、頭痛厲害,很難跟一般腦膜炎做鑑別診斷,所以被診斷出來時都已經末期。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對它沒效果,只有一種抗黴菌藥物稍微有點效果,但是臨床經驗也不夠,到底使用後改善機會有多高也不知道。除非運氣好,感染數量低就有機會存活。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