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說明,乳癌為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約為每10萬名婦女188至194人;依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及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女性乳癌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分別為每10萬人口69.1及12.0,每年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女性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名女性因乳癌失去性命。

過去曾有多位歌手、演員、政治人物罹患乳癌,有些抗癌成功,有些仍在抗癌路上,也有數位不幸離世,其中如星座專家薇薇安、曾出演《麻辣鮮師》的後藤希美子、歌手林晏如、歌手朱俐靜等,均不敵病魔辭世,而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亦曾確診乳癌,但經過化療後抗癌成功,另老牌演員、知名電視劇《新台灣奇案》製作人郭美珠,則還在抗癌路上,

常見症狀要注意

乳癌主要症狀包括無痛性乳房腫塊、乳頭凹陷、乳頭異樣分泌物,尤其是帶血分泌物、乳房外型改變,或有局部凹陷或凸出、乳房皮膚有橘皮樣變化,紅腫或潰爛、腫大的腋下淋巴腺等,民眾平時可透過「乳房自我檢查」來監測。

除自我檢查外,國健署指出,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篩檢方法是「乳房X光攝影」,可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目前「四癌篩檢(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即有包括45至69歲及40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也呼籲符合規定民眾善加利用相關資源。

乳房有機會保留

然而,不少民眾發現自己有疑似乳癌的腫塊出現,甚至在乳房X光攝影發現疑似原位癌的病灶後,因擔心後續必須切除乳房、或面臨其他手術處置,會影響未來的外觀,所以不願意配合回診追蹤,對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如是早期發現乳癌病灶,能透過手術切除最理想,而且也不一定都會做「全乳切除手術」,現在還有「乳房保留手術」一途。

針對「乳房保留手術」,賴基銘解釋,其切除的乳房體積會縮小許多,並會先配合熱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先控制腫瘤大小,接著才切除腫瘤,術後再持續配合醫師建議、持續治療,但不至於切除全部乳房。

賴基銘強強調,若患者因為害怕動手術,而放任癌症惡化,最終恐怕連乳房保留手術都沒辦法做,只能選擇更大範圍的切除。

療法選擇多別放棄

此外,賴基銘提醒,乳癌的治療不僅限於手術、化療、放療等,尚有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其他方案,但各自有其適用條件,如HER-2(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者才能適用標靶治療等,且此類新興療法較常用於難治型乳癌,或乳癌較後期階段,而賀爾蒙治療則具有預防性用途,實際治療方案仰賴醫病間溝通,也呼籲患者務必配合治療、避免遺憾。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壹蘋10點強打|酷寒殺手肆虐!全台1500人猝死 流感單周14萬人求醫 春節恐衝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