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洲以XBB.1.5為主流變異株,約佔72%;歐洲則是XBB.1.5與BQ.1並存;非洲地區主流病毒株是XBB.1.5;亞洲、東南亞地區目前仍主流BA.5,而大洋洲以 BA.2與BA.2.75為主。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日(3/8)在「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線上直播中指出,各地區主流病毒株變化代表疫情已經逐漸往地方流行,其成因不外乎包含大量自然感染、再感染個案,還有通報系統與防疫政策改變,及症狀輕症化等因素,都使目前疫情產生複雜的地方流行現象。
陳秀熙表示,台灣與紐西蘭目前主流病毒株以BA.2.75 為主,還有少部份BQ.1,但澳洲呈現不同的趨勢,主流株仍為BA.2,有捲土重來的趨勢;日本與韓國目前也以BA.5 為主流;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逐漸以BQ.1、XBB.1.5 成為主要變異株;歐洲地區主要是XBB.1.5及BQ.1混雜;美國與加拿大趨勢則類似歐洲。
新冠肺炎何時可算是走入流感化?陳秀熙認為,「比較COVID-19 住院率與過去流感住院率,更可以做為提供 COVID-19 是否流感化走入地方流行的重要指標」。
加拿大一項研究分別比較COVID-19流行第一年(武漢株、Alpha 株)、Omicron流行與流感不同年齡層住院率,研究結果顯示,COVID-19住院風險隨年紀上升,而流感住院風險主要集中在兒童及年長者。
陳秀熙表示,邁入Omicron流行時期後,大多數族群接種疫苗使得住院率明顯下降,接種疫苗後,COVID19 住院率下降至與流感相近,接近流感化目標。因此,藉由比較COVID-19與流感住院率,可以持續提供疫情監測資訊。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