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自主權利法》賦予病人在一般常規醫療中,能有知情與做選擇的機會,意願人與諮商團隊、親屬等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後,事先寫好書面文件,在面臨癌症末期、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與其他經政府公告之重症時,可選擇「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或其他與醫療照護、善終等相關意願,並註記在健保卡內,也就是預立醫療決定(AD),諮商成功才收費。

截至今(2023)年1月6日,國內總計僅4萬3718人曾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僅占成年人口數的0.22%,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3/6)針對該議題舉辦修法公聽會。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程劭儀則表示,目前台灣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所以國人對ACP的接受程度其實還高於日本,不過還是希望醫師主動提醒,否則病人很難啟動評估意願;而研究發現,簽署過程不熟悉、必須到醫院進行等都是影響因素,導致某些在家臥床的個案無法進行。

程劭儀則表示,國人對ACP的接受程度其實還高於日本。翻攝 國會頻道直播
程劭儀則表示,國人對ACP的接受程度其實還高於日本。翻攝 國會頻道直播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則提到,真的自費走完諮商過程、好好討論自己的臨終過程,並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書的人,光台北市就佔了36%,整體而言有7成集中在六都,且即便宣導時提到,做諮商並不等於要簽署AD,卻仍有很多民眾勿亦為這就是安樂死或放棄急救,喊話不能只看「多少人」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書,而是要了解大眾認知程度,他也喊話衛福部應儘快研擬「視訊諮商」的配套。

台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羅運生則以第一線護理師的角度表示,醫事人員再教育很重要,護理系教育應該把預立醫療照護概念融合,各專科也應有種子醫師接受相關訓練,協助預立醫療照護執行。

羅運生直言,臨床上會碰到病人和原生家庭的醫療決策意願明顯不同。翻攝 國會頻道直播
羅運生直言,臨床上會碰到病人和原生家庭的醫療決策意願明顯不同。翻攝 國會頻道直播

羅運生也提到,臨床上會碰到病人和原生家庭的醫療決策意願明顯不同,比較相同或信任的,「會是他的小三、他的伴侶、他的室友,甚至他的司機」,但這些人可能沒辦法在預立照護諮商一起加入,因為目前法規上還是建議二親等家屬加入,但他仍呼籲應尊重病人的醫療自主。

衛福部常務次長周志浩表示,社區資源不足方面,衛福部目前透過家庭醫師群等途徑服務,考量將社區診所資源納入;民眾認知不足部分,則要思考如何透過社政體系進行推廣與溝通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超商便當等於20包泡麵防腐劑? 專家闢謠點如何保存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