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堅解釋,化療作為癌症的重要治療方案,雖抗癌藥物以毒殺癌細胞為目的,但進入體內時,往往因為不容易溶解、難以送達癌細胞,或是在血液中誤傷正常細胞、遭到體內免疫系統排斥,同時會帶來眾多副作用與療效衰退,因此先以其他物質包裹藥物、減少藥物抵達患處前帶來的傷害,是各界努力發展的重要解方。
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黃東明進一步指出,奈米粒子作為載體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依據材料特性不同,進一步修飾、建立傳輸系統,改善藥物的特性,如在動物體內的分佈、藥物的利用率、作用對象的專一性等,提高其安全性、減少副作用,但以往以聚合物、無機物、脂質材料製成的奈米粒子載體往往因為結構不同,伴隨生物毒性問題。
因此,國衛院團隊嘗試以人體內原有的「紅血球」作為載體,黃東明表示,紅血球在人體內自然老化後,會進入脾臟、尺寸縮小到數十到幾百奈米,而以藥物傳輸為目的開發的「紅血球微囊(RDVs)」,就是透過抽血取得捐贈者或患者本身的血液,經過無毒合成與部分鹽類的使用,即可得到200奈米左右的RDVs。
黃東明表示,RDVs製程大約落在數小時左右,過程中使用的鹽類容易清除、屬於人體可接受的類型,比起聚合物等需要用到有機溶劑的載體,安全性更高,團隊曾經把製成RDVs的紅血球打回捐血者血液樣本中,也沒有引起免疫細胞、凝血、溶血反應,足見此一作法安全性應相當足夠,但目前仍在動物實驗階段,未來希望能在2-3年左右進入臨床試驗。
針對RDVs的應用方面,黃東明說,RDVs在動物實驗中,已對抗藥性癌症展現出優秀的治療效果,而轉移性癌症、胰臟癌等,也在療效上取得動物模式證據,未來會針對腦癌、尤其是膠質瘤進行試驗,有望成為難治癒癌症的新解方,而小鼠試驗中,以RDVs裝載俗稱為「小紅莓」的阿黴素,確實能夠增加該藥物的效果、大幅縮小皮下黑色素細胞瘤的體積,並降低該藥物對於生物體的副作用。
此外,黃東明表示,RDVs可搭載氧化鐵、作為傳輸顯影劑之用,團隊曾在小鼠試驗中、將搭載氧化鐵的RDVs打入小鼠腦部,並可在磁振造影下,明確找到幹細胞標定,且已確認對幹細胞毒性極小,未來透過健康捐贈者或患者本身採集血液、製作RDVs,當天就能完成,後續再執行輸血或自體注射即可。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