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吳建富說明,這個地震就是東北部地震帶 板塊隱沒所造成的能量釋放,就是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下面,震央在宜蘭陸地上靠近台北,台北較鬆軟又是盆地,當震波進入台北會有共振效應,感覺會比較大,在加上台北又比較多高樓大廈,共振部分,假設地震波頻率1赫茲,每加1樓層增加0.1赫茲,等於20樓的位置就是2赫茲。

是否會有餘震等,吳建富說,台灣有東部、東北部、西部地震帶,1年約發生4萬起地震,其中西部占30%,與活動斷層、破碎帶等構造有關;東部、東北部是板塊直接碰撞,地震多發生在這些位置約占70%。

吳建富表示,這次的地震比較深,研判餘震不會太大也不會太多,很快做能量釋放,要關切防災議題,如樓層、房屋是否堅固等,因有共振、盆地效應有感,會感到害怕,但房屋有依循耐震法規等,是可以耐受5至6級;東部、東北部地震相當多,即便餘震釋放後,仍會有其他的地震出現。

17日上午9時08分,北投發生3.1有感地震、深度4.8公里,主因是大屯山火山岩層塌陷,這次宜蘭地震是否有相關聯?吳建富說明,地震發生有2種,一為板塊運動,二為火山活動,大屯山是活火山,是火山岩漿庫,有些氣體、液體會上上下下活動,熱脹冷縮後導致岩石落下等,平常會有小地震,雖然3.1是大了點,但目前沒有觀察到有蠢蠢欲動的狀況。

《壹蘋》為你揭發不公不義、挖掘內幕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或寄電郵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往下閱讀下一則新聞 往下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