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告訴中央社記者,通常長假症候群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是「預期放假症候群」,因快要放假,工作心不在焉,作息開始混亂。
第2階段是「連假症候群」,在過年期間,因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壓抑很久,報復性遊玩、每天熬夜,再加上與親戚密切接觸、過度關心,可能出現焦慮等情緒。
第3階段才是「收假症候群」,許正典表示,這樣的狀況可能會從假期剩1/3左右開始,會感傷假期過好快,也被稱為「樂不思蜀症候群」,上班後開始提不起勁、憂鬱、睡眠障礙,甚至可能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出現腸胃急躁症等腸胃不適現象。
避免收假症候群其實很簡單,許正典分享,在經歷過連假的躁動、亂動、過動之後,可以使用「四動」原則,按部就班,找回日常節奏性、日夜作息規律,恢復上班、學習狀態。
他說,春節10天連假,可以從假期倒數3天開始,第1個「動」是運動,是非常有效的心靈調節劑。
第2個「動」則是進行休閒嗜好活動,許正典建議,以 靜態活動為主,比如寫字、閱讀、聽音樂等,將浮躁的心可以慢慢平靜,也可以整理假期出遊照片、影片,分享生活,透過回顧紀錄,讓自己對放假產生滿足感、慶幸感,可以有效降低收假失落。
許正典進一步提到,第3個「動」是勞動,建議趁著假期尾聲,收拾房間、完成家務,整頓生活空間,是有效的收心方法;第4個「動」則為互動,可以主動聯繫自律感好的親友,請教收假方法。
振興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麗淇也說,當作息出現「時差」,掌握生活節奏,尤其將睡眠調整至和平時一樣,很快就能調整狀態,若透過自我覺察,發現身體狀態與幾個月前或幾週前不太一樣,狀態不對了,看醫師是其中一條可尋求協助的路,但其實再給自己多幾天休假,也是可以的。(中央社)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