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指出,台灣的疫情到尾聲,許多民眾規劃出國行程,但在國外難免會因為交通或當地天氣、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因此出國常備用藥務必一起放進行李,常見藥物包括解熱鎮痛、抗組織胺、暈車藥、腸胃用藥、外用藥膏等5大類。

對於備藥,食藥署解釋,解熱痛藥物常用於身體上的各種疼痛,包括頭痛、牙痛、痛、關節痛等,也有退燒的功能;抗組織胺則可緩解流鼻水、皮膚過敏等問題,畢竟出國水土環境差異大,或是吃到或接觸到不乾淨的物體,都有可能造成過敏,不過使用時需注意,使用的抗組織胺是「短效型」還是「長效型」。

另一方面,食藥署指出,暈車藥也是出行必備藥物,不論是搭飛機、搭船、搭車都有可能頭暈,民眾務必隨身攜帶,但特別需要注意嗜睡等副作用,且與抗組織胺並用也可能加重靜嗜睡的狀況;腸胃用藥則是為了應對水土不服或是吃到不乾淨食物,而成旅行腹、腸胃不適等,或是因為緊張而成便秘粉可以針對自己容易有的症狀準備藥物。

針對外用藥膏,食藥署表示,民眾出國前可以準備蚊蟲藥膏或是外傷藥膏,减少在出國因為外傷造成的不適或是減少感染的風險,不過前述藥品的準備都要依照個人體質而做增減,平常有在服用慢性病的民眾,也務必記得攜帶慢性藥物,避免在國外就醫困難而影響病情,若是前往衛生環境較差或是有流行病傳染風險的國家,可到旅遊醫學門診詢需要特別準備的藥物或是疫苗。

此外,藥師曾光洵說,有些民眾家中可能留有沒吃完的止痛、退燒等處方藥,也會考慮是否可帶出國使用,但很多處方藥開立、包裝給民眾時,已是裸裝的狀態,一定要在開藥後3個月內拋棄、若超過此時限就別再用,即使在3個月內,吃之前也要確定藥物表面有無變質情況,且若有出國備藥需求,其實到社區藥局詢問藥師就可一次買齊。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南韓首爾舉辦「放空」大賽 比賽誰最無所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