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安指出,選舉症候群(post-election distress symptoms)其實是一種集合症狀,和選舉帶給人們的壓力有直接關係,許多學者及臨床照護者已經開始關注到這種現象,研究調查發現,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後,全美國人民有52%認為選舉是一個壓力來源。
陳柏安說明,一定比例民眾的皮質醇濃度,也就是所謂的「壓力荷爾蒙」會在投票期間,甚至是開票結束後上升,並能感受到正向情緒或負面情緒都比往常來的多,若本身就有身心科相關困擾的民眾,在選舉期間疾病復發的機率也會上升。
陳柏安指出,「選舉症候群」常見的臨床表現焦慮相關症狀,如胸悶、躁動、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入睡、肌肉緊繃、腸胃道不適、頭暈頭痛、注意力無法集中等;以及憂鬱相關症狀,如失落感、社交人際退縮、負面想法、對事物失去興趣、胃口及食慾降低、睡眠品質降低等,其他可能出現如增加成癮物質使用或家庭暴力等表現。
陳柏安強調,研究指出,選舉造成的壓力感受,和年齡、新聞媒體的依賴程度、政治議題的重視程度、政治傾向的高低以及所支持候選人勝敗有關,而減少選舉症候群包括減少新聞媒體或臉書等平台使用、規律生活作息及運動、增加人際接觸主動表達自身感受、做情緒的自我覺察將注意力轉移到自身、正念呼吸等放鬆訓練、避免使用酒精等物質來宣洩壓力等。
醫師呼籲,整體來說,若上述情況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或影響時間過長,建議就醫協助調適。選舉是民主國家的公民權,如何辨識及因應選舉的壓力也是在民主國家公民的重要課題,避免在每隔幾年的選舉中造成生活莫大的影響。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